带饼油条
焦香与酥脆的兰溪风味
在传统的观念里,拥有一门手艺才能安身立命。与居住在城市的人相比,从乡村走出来的人更加能感受到手工技艺的分量。
带饼和油条,是兰溪人早点清单里的绝佳拍档。这样的搭配方式出自何时已无从追溯,但对于一个地道的兰溪人来说,美好的一天,往往就从咬下的第一口焦香酥脆开始。兰溪人爱吃带饼油条,以至于兰溪的带饼油条店非常多,清晨你随便走到哪个街区,都可以邂逅这道喷香味美的早点,如古城步行街的俞庆祥、体育场路的钟新华、马公滩的吴振宇、横山路的小李肉大饼和兰花路上的老徐肉大饼……每家都有自己的绝活与特色。
在童家菜场旁,汤有忠的“老汤带饼”已经不知不觉“香”了28年。上午10点,老汤带饼店门口仍有人在等新鲜出炉的带饼油条。小小的一间店面,一个早上能卖出500多份带饼油条。2020年,老汤的带饼油条制作技艺更是成为了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传的技艺,让老汤带饼拥有一众食客,哪怕夏日炎炎,排着的队伍仍如往常,丝毫没有半点退减。有年老的食客介绍:老汤的祖父是负责村里宴请办席的厨师,父亲这一辈,有了固定店铺。
为了做出好的带饼,汤有忠每天早起醒发面粉。将发好后的面粉揉成长条,擀成厚片皮,堆入肉馅,或者均匀地撒上葱花。再卷成圆条状后拉长压扁,撒上芝麻,切成长短一致的条块,贴入专门的烤制木桶里,直至面皮焦黄,再用铲钳铲出炉。
每天凌晨3点起床准备,到5点多开卖,一家人保持着忙碌的状态。在老汤带饼这里,无论是有着清新面香的葱带饼,还是散发着鲜咸风味的肉带饼,都要按边撕开,夹进一根新鲜出锅的油条,合成“一夹”,才算完整。趁热咬上一口,酥脆焦香。若是不赶时间,便到里间自助舀上一碗豆浆,沿边呼呼吸两口,一顿简单的早餐便又有了另一种独特的风味,这已经成为在老汤这吃早点的默契。
妻子吴素妹在一旁将油条拉伸下锅,店里的帮工则在一旁不停翻转。好的带饼要厚薄均匀,出锅焦香饱满,口感扎实;油条则需表皮金黄酥脆,内部松软。
“客人都知道我做到很晚,他们有时临近中午也会过来。”这又是汤有忠和顾客之间的另一种默契了。伴随着酥脆,老汤的带饼油条给一位又一位的客人打开了美好的一天。
穿过黄龙洞市场的隧道,往前几百米便可到达老贾烧饼店,生意也同样火爆。据店主贾永川透露,他开店已有23年之久。谈及自己的手艺,老贾自信地讲到:“我家的饼不像其他家厚重,而是又长又薄。生意好的时候一早上甚至能卖上百张。”他家的带饼,肉丝和葱花均匀地分布在内里,而外面却是香酥软脆。包裹一条油香十足的长油条,谓份量足够多,再配上他家一碗咸豆浆,可解带饼给味蕾带来的干燥。老贾这门有口皆碑的手艺,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辅仁路,老丁肉大饼是附近居民买带饼油条的首选。老丁,名叫丁金荣,是殿下应村人。他从15岁起,就学习制作带饼油条,如今已有35年了。
“我们家一家子都会做带饼油条,不过现在姐妹们都不做了,就剩我一个还在坚持。”老丁说,带饼油条销量最好的时候,他一个早上要消耗掉75公斤的面粉。忙碌的时候,凌晨一点半就要起床准备食材。
相比于葱香,肉香更加受人欢迎。在老丁店里,刚从烤炉取出的肉大饼,会扑哧冒着油,香得让人垂涎。掰开薄而脆的肉带饼,香味随着热气喷薄而出,裹上酥脆的油条,一压一拗,油层层渗入,与带饼浑然一体。一口咬下去,脆中有酥,油而不腻,嚼味纯厚。
做早点这一行,很少有休息日。老丁说,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歇上一周。未来,老丁想把店开去杭州,让更多的人喜爱上兰溪带饼油条的味道。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