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1日 

第04版:平安兰溪

助力有爱无“碍”城市建设

公益诉讼打通无障碍通道

记者 成 超

通讯员 童一博 章潇丹

导报讯 “以前轮椅进出得要人帮忙抬,现在有了这个坡道,我也能‘无障碍’进入游玩了!”近日,女埠街道渡渎村的村民王先生告诉前来回访的检察官,家门口的余庆堂添置了临时坡道后,为他这样特殊的群体提供了极大便利。

渡渎村是明代礼部尚书章懋、工部尚书章拯的家乡,有近千年历史,现存明清古建筑100余幢,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庆堂就位列其中。余庆堂不仅是兰溪市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还是当地重要的研学基地,每年都有上千名学子前来参观学习。

今年5月,兰溪市检察院干警在走访残疾人福利企业的过程中,有企业员工反映,市里部分文物保护单位未设置无障碍通道,给特殊群体参观带来不便。

检察院干警随即对部分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教育基地的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出入口未设置无障碍通道、缺乏明显引导标识等情况,其中也包括“国保”单位余庆堂。

但因为文物的特殊性,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无障碍改造,面临极大困难。秉持协同共治、双赢多赢的公益诉讼理念,市检察院主动与职能部门、属地乡镇磋商,并邀请残联工作人员、文物保护专家座谈,探索符合文物保护要求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的最佳方案。

7月3日,该院向5家管理单位分别制发磋商函。收到磋商函后,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对游客开放参观的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对外的出入口至少应设1处无障碍出入口,其设置标准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坡道、平台等可为可拆卸的活动设施。”市检察院检察官范燕介绍,在“国保”单位余庆堂,根据文物保护单位不可变更原貌的原则,属地街道听取专家建议,经人工测量、材料选定后,为余庆堂定制了铝合金材质的便携式可移动坡道,并配套设置带有服务电话的无障碍指示牌。当有特殊群体需要使用时,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能赶到现场,装上这个可移动坡道。

除余庆堂外,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近20处点位完成了无障碍设施优化提升。“自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以来,该法专门设立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检察机关依法参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范燕表示,无障碍设施虽然只是一个个小的细节,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温暖和大爱,他们将持续跟踪问题整改进度,助力有爱无“碍”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