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探路“流量”变“留量”
从淄博到哈尔滨 从网红到长红
游埠古镇
“不是巴黎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有着“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市,正凭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成为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1月5日,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哈尔滨市荣登“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
从之前的淄博,到现在的哈尔滨,一个个爆火城市的背后,是当下旅游活力的缩影。春节旅游旺季即将来临,作为李渔文化传播地,江南美食策源地的兰溪,又该如何苦练内功,外塑形象,最终赢得良好的口碑呢?
花样多新意足 获取流量密码有高招
网约车司机同时兼任摄影师、导游、美食推荐官;民宿、酒店天天爆满,价格几乎翻倍;旅行社顾问从早到晚回复客户的咨询……连日来,哈尔滨热度持续攀高。
近日,兰溪市民小叶和朋友相约去了一趟哈尔滨。“去年12月下旬开始,总能在手机上刷到关于哈尔滨市的视频,正是在这些视频的吸引下,我们才会选择到哈尔滨旅游。”小叶告诉记者,这是她们第一次去东北,行程是四天三晚,除了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玩之外,还去了中央大街、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亚布力滑雪场。
此次哈尔滨之行给小叶印象最深的是天气冷、风景美、人多。她提前买了厚保暖内衣、速干衣、羽绒裤,还有发热鞋垫、鞋套、冰爪。虽然天冷,小叶的热情很高,因为一路所有的体验都是新奇的。
据统计,元旦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16.32万人次,同比增长435%,收入4618万元,同比增长494%。其中,2023年12月31日入园6.4886万人次,超过历史极值10.54%。在同程旅游公布的2024年元旦假期热门景区TOP10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排名居首。
“外地游客来哈尔滨市旅游不仅能观赏,还能体验,更能沉浸,空中飞、地上跑、水里泡、雪里滑、冰上漂,几乎样样都有。来哈尔滨旅游一次,可以玩到百种冰雪游乐项目,这些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
据悉,为了擦亮冰雪旅游的金字招牌,雪季来临之初,黑龙江省就启动了冬季旅游“百日行动”,推出“十”大主题路线、“百”场美食盛宴、“千”台文旅盛事和“万”种龙江好物。作为主要目的地,哈尔滨早早进入“预热”状态,除了利用互联网引流、打造冰雪大世界等传统王牌项目,更是千方百计回应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人造月亮、飞马踏冰、逃学企鹅,这些精心策划的新场景、新玩法,把东北地区优质冰雪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游客制造了一波又一波惊喜,也带动了冰雪经济提质增效。
赢口碑是王道 服务细心又暖心
“让我们哈尔滨旅游火起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热词,也不是网友们的针锋相对。游客愿意来,一定是因为这个城市的人好、景好、服务好。”当被问及哈尔滨何以爆火的原因,在哈尔滨组织车队免费接送游客的本地人刘先生这样回答。
在“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理念的号召下,哈尔滨从政府到市民,都在“花式宠游客”。为尽可能满足游客需求,哈尔滨近期在多个网红景点推出了人造月亮、飞马踏冰、冰上游艇等活动,并增设暖气休息室,在机场和火车站大厅加入交响乐演奏。作为东道主的哈尔滨市民,也随之推出冻梨摆盘、萝卜切片、甜豆腐脑等符合南方习惯的美食;有志愿者为冰雪大世界排队的游客送去暖心的姜糖水……
周全的设施,符合南方特性的服务,让当地人打趣着感慨:“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包括淄博在内的很多城市,正在通过加强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地方旅游环境和综合环境的升级。以淄博为例,通往该市八大局便民市场的道路原来坑洼不平,为了方便游客“打卡”,淄博三天就修好了一条路。同时,为应对“五一”大客流,淄博还发出通知,要求具备开放条件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和厕所。
不仅如此,除了提升体验值,各地还在“花样”宠游客上来了一番较量。
去年,昆明蓝花楹盛开时期,为了方便游客拍照打卡,昆明交警用锥形桶围成一个个安全区域,专门让出蓝花楹赏花“C位”,还在教场中路等网红路段启动临时交通管制,将原来的双行道改为仅允许机动车单向通行的单行道。这样一来,游客便可以安心赏花。
期待这个春节 游客接踵来兰溪
前有淄博,现有哈尔滨,走红没有一成不变的密码,却有值得总结的经验。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座城市成为网红城市的背后,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两座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不同时期的“顶流”,并非相关政府部门招商引资、进行项目推介的结果,而是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流量效应,深入挖掘自身独具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文化特征、风土人情,配之高效、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结果。
元旦期间,兰溪各地推出系列活动喜迎新年。游埠古镇以“品江南早茶,寻摄影之美,忆怀旧时光”为主题,集摊簧展演、80年代怀旧婚礼、萌龙萌狮迎新年、非遗展示等,让游客欣赏精彩表演、品尝美味小吃、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音乐、戏剧、演奏等艺术门类专场倾情上演,真正做到“天天有活动 日日不重样”,满足市民游客不同爱好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三天假期,全市11个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14.92万人次,同比增长762.43%,门票收入40.54万元,同比增长1554.7%,为兰溪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吸引“流量”不难,但打造“留量”不易。“网红”变“长红”,一字之差,背后却有很多工作要做。
业内人士表示,旅游业说到底是服务行业,要想把“流量”变“留量”,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打造特色文旅产品,不断提升文旅品质,持续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让更多游客“玩得好”“留得住”“带得走”。
其次,以游客为中心,靠口碑树品牌。走红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但与之相伴的还有新挑战。城市“爆火”后,能否承载剧增的到访客流、接住高涨的旅游热情,对城市方方面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都是一场大考。这需要公安消防、交通应急、发改市场、宣传网信等部门通力协作,持之以恒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放在“显微镜”下研究、解决、改进问题,也需要企业和市民自发行动,加强创新,不断解锁新产品、新玩法,创造新场景、新体验,共同营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消费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具获得感的旅行体验。
说白了,“花式宠客”容易,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优化,却非朝夕之功。地方旅游环境的形象和口碑,是靠口耳相传的优质体验积累起来的。它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融入在每个细节中,要让每个商家真正意义上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自觉意识,主动服务好游客,才能形成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这是真正的内功,须久久为功。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