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茶叶一晚价格跌八成
“金融茶”“理财茶”频爆雷,投资者损失惨重
广州一大型茶叶批发市场部分商户近期竞相购买一款高价普洱茶,随后遭遇价格暴跌,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涉及近200名茶商,登记合同金额超2亿元。目前,部分经销商已与卖方签署和解协议。近些年,类似“炒茶”事件层出不穷,有些茶商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但却无法兑现,最终爆雷。
“炒茶”频爆雷,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
近日,一家名为“广州昌世茶茶叶”的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昌世雄峰”的普洱茶产品,价格高达每提(茶叶计价单位,每提约2.5千克)约5万元,众多商户热炒追逐。但该产品随后价格突然暴跌至每提不到万元,由此引发纠纷。
据事发地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办介绍,此事涉及193家茶叶经销商,以合同金额计算超2亿元。截至2023年12月19日,191家茶叶经销商与昌世茶签署了和解协议,并已结清相关款项。
加盟昌世茶的经销商刘某说,三个月前从朋友圈看到昌世茶广告后加盟购进,刚开始一进一出还能挣钱。最后一次以48500元的单价进了5提“昌世雄峰”,当天晚上就跌到8000块/提,“跌得太厉害,失去信心了。我们现在是以打折的方式退货退钱,之前挣的钱全搭进去了。”
在这起事件之外,近年来,国内“理财茶”“金融茶”频现爆雷。有广州市民反映,2023年4月接触到一家名为广东茶有益茶叶的公司,业务员向其推销“具有理财价值”的茶叶产品,并承诺30天之后将由公司回购。刚开始,这款茶叶的回购价格几乎每天都在增长。可当投资者再花重金购入这款茶叶时,却在2023年6月的某天突然被业务员告知“公司没钱,不会再回购茶叶”。此时,投资者们才意识到被套牢了,手中购买的茶叶根本不值三四万元一提的价格。之后,该公司在其微信公号上发布通知称,公司负责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推进赔偿和解工作。
“炒茶”之风难禁,“击鼓传花”积聚风险
记者采访了解到,“炒茶”并非新鲜事,此前已经有过多轮“炒茶”爆雷事件,一些投资者并非不知道“金融茶”“理财茶”热炒背后的逻辑与风险,只是秉持“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险中求富观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当下盛行的“金融茶”庄家有一套常规手法:首先是隆重推出新品牌,鼓吹其稀缺性和市场前景。比如厂家通过豪华的门店装修、高调的开业庆典、高端的品鉴活动等方式,一方面彰显企业的雄厚实力,另一方面极力宣传某款茶叶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通过造势、捂盘限量投入市场。
然后是营造茶叶涨价的假象。广州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伟说,企业业务员会抓住各种机会将潜在客户拉进一个个微信群,然后安排人员按一定节奏不断加价收货或者卖货,形成涨价的假象,带动更多人争相购买。
最后是高位抛盘割韭菜,提现走人,再制造或寻找下一个风口锚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击鼓传花骗局。庄家做局,营造价格看涨的氛围,让投资者在前期尝到甜头。等到投资者投入越来越多,最后突然收网甩盘,泡沫被戳穿。”张伟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但它的价值并不会在短期内如过山车般大涨大落。张伟说:“像这种几天内就有大几万元跌幅的,其本质是金融游戏,已经跟茶叶无关了,甚至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行为。”
张伟认为,类似的“金融茶”产品一发布,行内人就看得出来里面的门道。监管部门应鼓励线索举报,在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早发现,早干预。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后,应该依法对不法分子加大惩罚力度。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