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的“龙”英文到底该怎么译
Dragon还是Loong?
春晚吉祥物“龙辰辰”
甲辰龙年的序幕拉开,关于“龙”的各种话题也越来越热。龙年的“龙”到底该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网友们开始了争论。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具有攻击性形象的“Dragon”,中国龙年用音译“Loong”更妥帖,也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专家表示,学术领域关于“龙”的翻译争议,其实已经讨论了数十年,关于“龙”的英译,正在社会大众的文字应用中慢慢形成新的选择和标准。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材中,“龙”的英文多半被翻译为“dragon”。但最近这一个月,随着龙年的到来,“龙”的英文翻译中“loong”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如1月9日,CGTN在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把“龙年”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在小年报道中,CGTN也将“‘龙’主题的艺术品”译为“loong themed artwork”。
不要觉得这是个陌生的词,“Loong”的最早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1809年,英国传教士马希曼在翻译《论语》时,对翻译中用到的基本汉字进行了注音,其中对“龙”的注音便是“loong”。在现代,“Loong”也并不是第一次被使用。中国第一块电脑 CPU芯片“龙芯”的英文名就叫“Loongson”;功夫巨星李小龙的英文名,被译为Lee Siu Loong。
“Loong”虽然是个英文单词,但长得却挺有汉字的味道,中间两个“o”就像龙的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加长”的“long”也能较好地在外形上描述“龙”或者“龙舟”的长条状外形。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程水英介绍,英文翻译时,对于汉语中的一些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专有名词,音译是一种比较巧妙的翻译方式,可以向译语读者输入源语文化信息,如功夫(kungfu)、豆腐(tofu)、粽子(zongzi)等。如今将“龙”译为“Loong”,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长着“大眼睛”的“Loong”和“Dragon”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专家介绍,英文单词“dragon”所指代的龙,指的是欧洲神话中的一种虚构动物,体格庞大,形象凶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多半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高贵、勇敢的象征,中国人也自豪于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形象凶悍了可不合适。于是,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发布的吉祥物“龙辰辰”便以萌萌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胖乎乎的身体,大大的眼睛,随之而来的还有“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Loong Chenchen”。
微信公众号“上海文联”曾对“Loong”的接受度进行过调查,参与投票的网友中,超过九成在“Loong”和“Dragon”之间选择了“Loong”。
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也上新了“龙”的英文翻译,收录了词条 “Chinese dragon(中国龙)”。
对于“龙”的翻译争议其实一直都存在。程水英给记者展示了相关资料——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议,对“龙”的英文翻译进行进一步明确。另据报道,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佶早在2006年就提出,“龙”不应该翻译成“dragon”,“loong”才应该是“龙”的正确英译。
关于“龙”的英译,正在社会大众的文字应用中慢慢形成新的选择和标准。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汉语文化亦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游客所了解,大量文化负载词只需使用音译的方法便能被理解和接受,如阴(yin)、阳(yang)、太极(taiji)等。音译的翻译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语言风格,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中的本土文化信息,给予外国人更多了解中国的机会。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