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0日 

第07版:万象

将不文明行为发朋友圈集赞可代替罚款

四川乐山五通桥交警柔性执法引关注

连日来,四川乐山五通桥区交警发放新年“文明红包”,劝导驾驶员、行人文明出行引发关注。市民们为执法者柔性执法点赞,称这样的处罚让文明出行刻在了脑子里。

2月18日,记者从该区交警大队获悉,“文明红包”是大队结合全区创文创卫工作,在春节期间为不文明的道路参与者提供的处罚选择,行为人也可以拒绝,选择罚款等处罚方式。

该红包共有“参与文明劝导”“发朋友圈宣传文明出行并集赞”“现场宣读文明交通倡议书”“现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打电话向亲友宣传文明出行”五种。任意抽取了其中一种,就不会再受到别的处罚。

家住五通桥竹根镇的小陆记得,刚进入春节假期,城区就多了不少文明出行劝导志愿者,但他们志愿服务时间不长,往往是逛个街的功夫,回来就换人了。“线上也不时会刷到邻居们发朋友圈,称自己因为不文明出行,被交警查处,发朋友圈告诫亲朋好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小陆介绍,邻居们在朋友圈结尾普遍会请求好友点赞,并配上被交警查处的图片。最初她很困惑,“自己犯了错还发朋友圈分享,没搞懂什么情况。”

一直到2月16日,五通桥区委宣传部发布视频消息《新春佳节期间,宣导城市安全交通法规,在热闹的街市上,交警们正在给过往群众发“红包”》,居民们这才反应过来,临时志愿者、朋友圈里的热心大哥,都是因不文明出行被交警罚了“文明红包”。

面对五通桥交警这一做法,市民们纷纷在相关消息下面留言点赞,称“春节期间,警察叔叔们太会玩了”“这个可以,比简单的罚款好”。也有市民告诉记者,对这种执法方式印象深刻,已经将文明出行刻在了脑子里,“有趣且有效,而且传播度很广。”

18日上午,五通桥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黄敏建告诉记者,当前他们已经停止向不文明行为者提供文明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东西,后续我们会用别的形式继续劝导市民们文明出行。”黄敏建介绍,春节期间五通桥区执法部门共劝导不文明行为120多起,其中行人不守法过街、闯红灯居多,驾驶两轮摩托车不戴头盔和驾驶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用文明红包取代罚款需要遵循违法行为人意愿,如果当事人坚持交罚款,我们也就依法处罚。”黄敏建称,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会用这种处罚方式。 据《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