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第07版:万象

想找幸福却被骗数万元 婚恋交友App藏着多少“陷阱”?

近年来,网络婚恋交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增速明显,手机应用商城上多个排名靠前的婚恋交友App下载量过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用户信息审核不严,伪装身份诈骗钱财,甚至衍生出平台账号买卖等“黑灰”产业链。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利用婚恋交友App诈骗案件。当事人马某某报案称,在某交友平台上添加了一名昵称“迷人宝贝”的陌生网友。该网友自称是一名女检察官,是刚离婚的单身母亲,没聊多久就对马某某表示好感,双方在网上确立男女朋友关系。

此后,对方多次以孩子出车祸、介绍工程项目等理由向马某某借钱,两个月内马某某共向对方转账3万4千余元,在一次次要求视频和线下见面未果后,马某某意识到被骗。

办案民警介绍,这名所谓的“女检察官”实际上是河北某地一个男性菜农,把账号注册成女性,编造身份和男用户聊天,发现马某某动感情“上钩”后,便开始连续骗钱。

记者注意到,此类案件近年来在多地频发,不法分子“钻”婚恋交友App用户信息审核把关不严的漏洞,轻易实施诈骗,有的金额巨大。

去年,山东警方破获系列婚恋交友类诈骗案件,捣毁69人婚恋交友诈骗犯罪团伙,涉案金额500余万元。诈骗团伙人员在某交友平台上把自己包装成女性角色,拉近距离后便诱导对方以给其购买鲜花、衣物、化妆品等理由在虚假购物链接上付款,还引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软件上进行充值。

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侦查员分析此类案件特点时表示,婚恋交友诈骗较为常见,不法分子作案套路简单,通常利用网络伪装成“金融白领”“商业精英”“军官”“公务员”等身份,骗取事主的感情和信任,接着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婚恋交友平台的“活跃用户”,通过充值升高等级,可以在查看他人信息寻找作案目标的同时更好隐藏身份。其中,有的用户发布“软色情”信息暗示可以提供招嫖服务,实则进行“裸聊”诈骗;有的冒充“红娘”,收取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介绍费”。

记者注意到,婚恋交友平台乱象长期存在,大量网友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发起投诉,反映维权难。对此,专家建议加强监管治理,让规模高达数十亿元的网络“脱单生意”良性发展。

“要在平台运营成本与保障信息真实之间寻找平衡点,加大技术上的投入。”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一些有标准、可量化、提供成本不高且有必要进行核实的信息,可要求用户提供后与相关部门对接进行查询验证,确保某些关键信息真实性。此外,平台自身也应通过技术的手段识别违规信息,发现违法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北京警方同时提醒,网恋需谨慎。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对方还以各种理由引导汇款,很可能就是在实施网络诈骗。发现被诈骗后,要及时保留联系记录、汇款账户等相关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