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引育用” 激活“动力源”
兰溪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童欣妤
导报讯 “开花期和结果期,温度湿度都要相对控制好……”近日,兰溪杨梅“土专家”倪晓明来到国际杨梅研究中心,为杨梅种植户授课。
课堂上,倪晓明详细讲解了杨梅栽种知识与田间管理技术,并与梅农们互动,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前往果园手把手指导梅农剪枝、疏果、防治病虫害,帮助提高杨梅品质和挂果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兰溪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目标,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通过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为农民增“知”加“薪”,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广开门路“引”,递好“橄榄枝”。依托自然禀赋,深化“地标富农”改革,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等举措,强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做大做强杨梅、枇杷、兰江蟹等六大地标产业,吸引从业人员超2.2万人,实现以产业吸引人才汇聚,以人才赋能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打造专家工作室,坚持柔性引才引领“三农”发展。与省、市科研教学单位专家合作,借脑借智破解农业生产技术难题;由农技专家领衔成立名师工作室,推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带动更多人才培养。近三年,累计实施农业产业团队项目15个以上,柔性引才超20人。目前,兰溪已成立名师工作室3家、院士专家工作室1家,解决农业产业类问题1100余个。
因材施教“育”,优化农民培训体系。成立市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农民培训工作,紧贴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创设“云学堂”,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生产技术、电商直播、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能力拓展提升培育,初步形成市、乡、农民田间学校三级农民培训模式。2023年,全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56人次,开展农民培训5000余人次,《“梅”红天下“薪”农人立新功》入选省农民培训促富品牌。同时,实施千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在金华率先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和农创客工会组织,不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建好农创客创业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农创客747人。
精心谋路“留”,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发挥联合会效能,通过与兰溪农商银行等机构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农创客提供金融政策支持。目前已达成贷款订单21笔,额度达1000多万元。制定出台《兰溪市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二十条》、《兰溪市青年农(乡)创客补助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加大返乡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奖补力度。开展优秀农创客评比活动,通过评比遴选一批理想坚定、创业能力强、组建产业人才联盟,创新构建“从业经历+业绩表现+群众认可”乡土人才职称评定体系。2022年以来,共公布乡土人才100名,培育省乡村振兴带头人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