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兰溪杨梅更红?
最近,兰溪杨梅“六天三次出口国外”的新闻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兰溪杨梅的“破冰”之旅。
我们都知道,杨梅具有“一日色变、两日味变、三日色香味全变”的特点,在众多水果当中是出了名的“娇贵”。因为难以保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杨梅“走不远”。
但兰溪杨梅不信这个“邪”。从之前的“一觉睡到阿克苏”,再到这次的“漂洋过海闯世界”,这些年,兰溪杨梅不再满足于“出村进城”,而是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
那么,“破冰”之后,兰溪杨梅如何继续拓市场、强韧性、谋长远,打造品质更好、技术更好、效益更好的产业?我们试着来找找答案。
(一)
“形如水杨,而味似梅”的杨梅,素有“南方珍果”之誉。
在古代,杨梅是“初疑一颗值千金”的存在。据史料记载,早在商代时,南方诸侯国就要向殷都进贡杨梅。南北朝时,宋人山谦之撰写的《吴兴记》,里面也有关于将杨梅作为贡品的记载。而在明代,杨梅作为重要的南方贡果,享有优先漕运的权利。
事实上,杨梅不仅是古代帝王贵族的稀罕物,更是得到了一众文人高士的青睐。著名诗人李白、苏轼、陆游都曾写过有关杨梅的诗。比如,李白的“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苏轼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陆游的“先惊探颔得骊珠”“欲乘风露摘千株”。尤其是对荔枝情有独钟的苏轼,虽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但在吃了杨梅之后,他也不免由衷地感叹:“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南方珍果,首及杨梅。”可见,后来的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李渔对杨梅的评价,并不为过。
对兰溪来说,杨梅不仅是一种“珍果”,更是造福一方的“致富果”。
作为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中国杨梅之乡,兰溪有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
近年来,兰溪杨梅产业通过栽培设施化、管理智能化、产业多元化,不仅拉长了采摘周期,提升了果品品质,而且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据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兰溪杨梅总产量约为4.2万吨,同比增长28%;全产业链产值达14亿元,同比增长22%,带动了超2万户农民增收。
可以说,杨梅已成为兰溪的“品牌果”“明星果”“共富果”。
(二)
杨梅是浙江最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不仅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而且种植区域广泛、产业发展迅猛。正因为如此,业界一直有“中国杨梅看浙江”的说法。
有人曾做过统计,浙江一共有大大小小10多个杨梅主产区,颇负盛名的除了兰溪,还有慈溪、余姚、仙居、青田、瓯海、上虞等地,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去年6月,兰溪杨梅打入慈溪市场,就曾引发有关“杨梅大战”的热烈讨论。有人毫不讳言,这是兰溪这个杨梅“新秀”产区上门向慈溪这个“老牌”产区“踢馆”的行为。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兰溪杨梅首次“出海”,意义自然不一般。在笔者看来,至少释放了三重信息。
品质更有保障了。农产品出口,并不容易。不同的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标准,有的甚至近乎严苛。一旦质量安全出现差池,出口的农产品就很可能被相关进口国拒绝通关。这次兰溪出口新加坡,说明近年来兰溪杨梅的源头化管理、品质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杨梅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链条更加完善了。兰溪杨梅实现从出城、出省到出国的跨越,背后离不开不断完善的产业链支撑。比如,生产链、加工链、物流链、销售链,等等。近年来,兰溪不断创新杨梅全产业链集成改革,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积极促进全要素链的深度耦合。这次“出海”,意味着兰溪杨梅产业已经链接上了国际贸易链,必将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发展更具活力了。农产品“漂洋过海”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出口本身的“含金量”,也有利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说,畅通农产品出海航道,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可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三)
美好之外也有隐忧。
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兰溪杨梅的“出海”才刚刚破冰,而省内其他一些杨梅主产区则早已经“扬帆远航”了。据媒体报道,仙居杨梅目前已出口至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田杨梅也已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23年共计出口杨梅20余吨,销售额达37万欧元。
“破冰”之后,兰溪杨梅如何“破圈”,拓展更多的国际市场?笔者认为,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做强做优产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畅通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贸易环境,为农产品出海按下“快进键”,等等。在这里,笔者想着重谈谈“三个意识”。
一是品牌意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兰溪杨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时候一说到兰溪,首先就会想到兰溪杨梅。但坦白讲,兰溪杨梅的品牌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都说品牌力就是竞争力,什么时候,兰溪杨梅把品牌树起来、口碑立起来,甚至给人以“中国杨梅看浙江,浙江杨梅数兰溪”的品牌共识,兰溪杨梅也就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拓荒意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任何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同样,任何市场,也都是靠人去拓展的。一个地方的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且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如果兰溪杨梅只满足于“一觉睡到阿克苏”“出海迪拜和新加坡”,没有更强的拓荒意识,去拓展更多的国内国际市场,那么,很可能就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是服务意识。农产品出口,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一条清晰的链条。在这当中,农业、商务、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服务不可或缺。因此,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环节最少、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为农产品出海按下“快进键”。比如,培育更多出口主体、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快速检验检疫、开辟绿色通道等。
不久前,兰溪市委书记戴翀专门调研地标富民杨梅产业发展工作。而早在今年初,兰溪就高规格举行了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暨杨梅产业发展大会。为什么如此重视杨梅产业?答案显而易见:推动兰溪杨梅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绘就共富“梅”景。
我们要做的,当务之急就是按照杨梅产业发展大会的部署,凝聚共识、激发潜力、形成合力,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让兰溪杨梅走得更远、产业发展更好。
期待兰溪杨梅拥有更广的国际“朋友圈”。
执笔 陈红光
微信扫一扫
码上听《三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