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十元到上千元
爆火的“捏捏”,到底能不能捏?
继盲盒、手串之后,一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突然爆火。
“捏捏”用的多是硅胶类材质,有着“糯叽叽”的手感,可塑性强,且外形酷似各类美食,因为又好看又解压,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近期,“年轻人为啥愿意花上千元买一个捏捏”的话题引发关注,高价的“捏捏乐”,也让很多人质疑“凭什么”。
捏捏成解压新工具
所谓“捏捏”,就是能解压的“捏捏乐”。
日前,记者走访兰溪市区多家潮玩店、精品店都发现了“捏捏”的身影。有的走“美食诱惑”路线,外形高度还原蛋糕、华夫饼、牛角包等,勾起人的食欲;有的则走软萌路线,如可爱的动物等。
在兰溪某商场的精品店内,各色“捏捏”被陈列在显眼位置,价格为10至20元不等。其中,最吸睛的“捏捏”款式是“华夫饼”和“甜甜圈”。“华夫饼”最外层淋了一层“奶油”,“奶油”上还撒满了“糖碎”,看上去和真实的华夫饼十分相似。多巴胺色系的“甜甜圈”则搭配着各种爱心、星星形状的亮片,少女心十足。店员表示,“捏捏”卖得很好,大家看到都会忍不住捏两下,价格也不贵,有很多年轻人来购买。
90后的小郑就很喜欢“捏捏”,经常会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自己的“捏捏”日常。在她看来,食物形状或是动物形状的可爱“捏捏”,既是办公桌上的装饰品摆件,也是工作之余缓解压力的“神器”。“上班饿了来个小饭团‘捏捏’,再来个草莓味的甜甜圈‘捏捏’……”小郑表示,“入坑‘捏圈’一年多了,买过的‘捏捏’都数不清了,根本停不下来。感到工作压力大时,我就会捏两下。”
“一入‘捏坑’深似海,‘捏捏’简直就是解压必备。”大学生小杨因为偶然刷到抖音的‘捏捏’广告,开始迷上‘捏捏’,短短半个月就先后买了二十几单:“把软软弹弹的‘捏捏’放在手心,捏一下直接从指缝里溢出来,简直太治愈了!”
解压玩具被“炒”出高价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捏捏”,有不少店铺的累计付款人数达到几千。
社交平台上还涌现出不少人气手工博主,他们自己手工制作“捏捏”进行售卖,售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每个ID限购一个,上新当天就卖完了,一般要排单两个月以上。”一名店主说。
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数千元的“天价”,而愿意买单的却大有人在。不过,记者也在社交平台上发现,有不少网友吐槽部分“捏捏”的价格过高,不合理。
网友米米说:“明明是解压的‘捏捏’,却因为售后生生玩成了‘高血压’。10个店感觉有8种购买方式,各种时间段开售,购买就要花不少精力。有的爆款还抢不到,都被黄牛买去溢价了。”网友Anda也反映,限时售卖的还好,限量售卖的“捏捏”,最后往往会“陪跑”,损失了时间精力,也消耗了情绪。这也让她开始有些疲倦:“这种玩具本身是用来解压的,现在变成了给你的情绪‘增压’。不断收集各家店铺的信息,提前一两天开始定闹钟,心神不宁,要是抢不到会很失落。”
“捏捏”暗藏两大风险
“捏捏”为什么深受年轻人喜欢?
“捏捏”的流行,反映出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压力问题。在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之下,人们渴望找到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捏捏”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需求,通过物理互动的方式,让人们在重复的揉捏动作中找到放松和解压的感觉。
然而,随着“捏捏”玩具的火爆,其潜在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随地大小捏”的热潮使得“捏捏”价格水涨船高,部分手工制作“捏捏”更是物以稀为贵,甚至引入预售、二手拍卖等营销手段,消费者受集邮、攀比等心理影响冲动盲目消费,看似在为解压买单,实则在为经济增负。
另一方面,现阶段“捏捏”的生产及销售渠道混乱,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材料安全性无法保障,且频繁揉捏还会使灰尘、细菌附着玩具表面,为健康安全埋下隐患;部分食品仿真类“捏捏”做工以假乱真,对于消费者特别是认知不全、辨识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而言,存在误食吞咽危险。
“捏捏”爱好者小汤曾在某电商平台购买过一款“捏捏”,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特别容易过敏,手上疱疹频发,时间久了脸也会痒。她把“捏捏”全部收起来后,症状逐渐消失。但她把“捏捏”拿出来玩,很快疱疹又重新出现了。
此外,还有不少玩家表示,部分“捏捏”存在甲醛超标等问题。“当时为租房买了一个甲醛检测仪,随手测了一下自己的‘捏捏’,发现甲醛含量严重超标。我到网上搜了,甲醛超过0.08就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捏捏’竟然达到了0.14,仪器闪红灯还报警了。一直以为做‘捏捏’才释放甲醛,原来成品也在释放,外面的PVC袋子也很刺鼻,估计对身体也不好。”一位“捏捏”爱好者表示。此前,还有“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话题冲上热搜,对于“捏捏”的污染问题也被更多地关注。
玩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人身心愉悦,满足精神需要,但其娱乐性的实现或提升,不应凌驾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安全之上。无论玩具的受众群体、外观形状、操作方式如何变化,安全健康是其必须坚持的底线和不变的底色。
兰溪市消保委呼吁,消费者在购买解压玩具时,应选择资证齐全的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标识不全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玩具产品;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解压玩具可以带来一时欢愉,但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才会受益终身;家长更要谨慎选购此类玩具,必要时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和陪伴,防止未成年人啃咬、舔舐或者误食。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