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第02版:要闻

兰溪把“非遗”引入课堂走进群众促进传承

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依照安装步骤,自己动手组装,装好后就可带回家了。”日前,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暑托班活动,邀请孔明锁制作技艺传承人诸葛文仓走进课堂,向孩子们讲解孔明锁制作技艺和中国传统榫卯结构的相关知识。

孔明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也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它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刚一看到孔明锁,孩子们就止不住地纷纷上手尝试,想要拆解眼前造型奇怪的“小木块”,多番尝试都不得要领,既苦恼又不服输。诸葛文仓走到孩子们身边,为每一个孩子细心讲解,给他们讲解榫卯的历史和拆解孔明锁的“奥秘”。

小小孔明锁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着古人的匠心和智慧。经过师傅多次耐心地拆解重装后,孩子们终于掌握要领,将孔明锁一一拆解并成功装回。组装成功后,每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之色,对自己组装起来的孔明锁爱不释手。“太有趣了,古代人怎么这么聪明。”大家一边看着自己拼装的作品,一边领会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兰溪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多举措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通过“普查+申报+评审+建库”的方式,全面开展非遗传承人摸底,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申报机制,借助各类非遗人才展示平台,举办非遗评比活动深入挖掘非遗人才,积极推荐申报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非遗人才的宣传报道,切实营造尊重非遗人才的良好氛围。

为解决非遗传承人、爱好者年轻化的问题,兰溪积极开展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将传承人请进教室,把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通过学习、互动、体验非遗,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截至目前,兰溪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项目7项、传承人6人;金华市级非遗项目53项、传承人61人;兰溪市级非遗项目81项、传承人179人。另有,金华市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3个,省级传承教学基地1个,兰溪市级非遗工坊25家,金华市级非遗工坊4家,入围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工坊创建名单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