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3日 

第06版:关注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家长可从7个方面进行判断

大学生的生活费应该给多少?近段时间,全国的大学陆续开学了,不少大学生家长的“灵魂发问”引发网友热议。

带着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不少高校学生。

多数每月1500至2000元,少部分3000元

基本用在餐饮上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在3000元左右。在杭州某大学就读的大三学生曾饶表示,每个月1500元的生活费对他来说是足够了。他主要的花费就是吃饭,其他没有什么花销。大学生的生活费都花在哪里了呢?和曾饶一样,不少受访者表示“干饭”支出占比最大,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生活费都花在饮食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小郭告诉记者,自己和室友每个月算完生活费支出比后,都会感叹:“我们的恩格尔系数实在太高了!”她表示,每个月除了在食堂吃饭,一定会有同学朋友约着出去聚会,有时还会有部门团建、社团聚餐等,一个月2000多元的生活费基本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聚餐中消耗殆尽了。

除了吃饭,不少学生还会有自己的小算盘,把钱用在“刀刃”上。喜欢旅游的嘉兴大学大三学生蒋同学,基本每个月都有一次旅行,长途短途不定,生活费主要花在这一块。在传媒学院就读的成同学,因为正处于化妆探索期,所以会花一部分钱购买化妆品,让自己“美美哒”。

生活费来自哪里?

大部分父母给的,有学生打工挣生活费

那么,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来自哪里呢?记者采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还是要依靠父母支援,也有不少学生靠勤工助学、奖学金、国家津贴等,还有的学生把压岁钱攒着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朱惠告诉记者,她的生活费不固定,没钱了就会向妈妈“求助”,她每次向妈妈要钱时,妈妈都会给她转账520元。朱惠表示,有时候需要购买学习所需的电脑软件和书籍,但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内。她表示,妈妈别出心裁的转账金额里藏满了爱,她也能理解家长赚钱的不容易,不会浪费钱。

迎客、点餐、倒水、收盘子、擦桌子是兰溪小伙张崎前段时间每天的工作内容。他告诉记者,每天工作约8小时,有时要忙到晚上9点,忙的时候一周只休息半天。就这样,一个月赚了4000元。张崎告诉记者,暑假里,他和朋友都选择了到餐馆打暑假工。拿到工资后,二人一起出去旅游。“累并快乐着,赚钱很爽,花自己的钱也很爽。自己赚钱去旅游,感觉很满足、很快乐。”张崎坦言,自己想多出去走走看看,但不想给父母增添负担,因此选择了暑假打工赚钱,积攒“旅游基金”。

记者在网络平台上看到,有不少大学生通过卖闲置物品来“开源”,也有不少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发挥一技之长来赚钱。本地导游、约拍写真、一对一家教……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五花八门的兼职和服务来获取收入。

家长可从7个方面判断生活费给多少

那么,每个月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呢?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学生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关于孩子的生活费问题,她在女儿开学前跟不少亲朋好友商量过,最终确定每个月给她2500元。“我认为可以稍微宽裕点,我孩子比较懂事,很少乱花钱。在高校校园内学会理财,也能为她踏入社会积累一些经验。”徐女士说。

学生家长汤先生认为,家长要尽力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要什么就有什么。“如果计划外的开支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我们会鼓励他兼职挣钱,或者提前规划存钱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该家长说,“我们也会奖励孩子,例如在孩子通过某项学业以外的资格证考试,或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时给他发红包。”

家长如何判断每个月给孩子多少生活费呢?专家建议家长从7个方面进行判断,即家庭条件、所在城市、学校位置、学校类型、所学专业、社团活动、回家频率。例如,孩子在一线城市、学校在市中心、学校是民办学校、社团活动多,那么就需要比较高的生活费。不同的专业需要的生活费用也不太一样,比如绘画、书法专业的学生需要买材料。如果孩子回家次数比较多,往返的交通费也是一笔钱。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拥有财富只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金钱是一种工具,用来协助个体达成自我成长的目标。”专家说,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引导子女勤俭节约。例如在消费前,可以跟孩子共同划定大致的消费额度,督促孩子学会记账等。另外,父母特别要提醒孩子注意警惕校园贷,提前打好预防针。

对于大学生,怎样的消费观是合理的?专家说,“学生偶尔会有冲动消费,这可以理解。但不建议在冲动消费后采用节食等方式‘省钱’。同学们要认识到父母挣钱之不易,减少虚荣性、享乐性和冲动性消费。还应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有许多需求仅靠金钱解决不了,比如增长学识、提高德行。如果自己确有需要,可以在闲暇时通过正规的渠道找兼职来赚钱,例如校内兼职助理等,但不要耽误正常的学习。”

记者 蒋宇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