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拉满” 人气“爆棚”
兰溪年轻人爱赶集
养生茶摊位
竹编摊位
中医养生摊位
美食摊位 记者 林剑超 摄
“走,赶集去!”约上三五好友,赴一场文化市集,这是当下不少青年人休闲娱乐的新选择。在人头攒动的商业街区,或在文艺复古的街巷里弄,市井烟火气与时尚潮流范交织叠加,让文化市集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文化景观。
市集承担着搭建展销平台、加快商品流通、便利民众生活等功能。作为一种流动的卖场,市集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观察社会商业图景的重要窗口。如今,市集这种传统的商业形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更多样的打开方式,愈发兼具时尚感和文化味。
逛吃逛喝有新去处
在兰溪,多个市集开市迎客,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逛吃逛喝的好去处。
昨晚,记者走进位于上华街道行知北路东侧的行知市集,这里早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烟火气十足。
要说市集里什么最受欢迎,莫属鸡子馃、臭豆腐、掉渣年糕、碳烤生蚝等特色小吃了。“来不及,真的来不及。”这是商户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位主营铁板臭豆腐生意的商户告诉记者,前来消费的顾客群体,以大学生和周边市民为主,从18时到20时,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摊位上的营收入已达千元。
除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在行知市集里,还有非遗文创、游戏、直播等丰富的业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前来夜游打卡。如果走累了,还能在一旁草地的休息区听听音乐,非常惬意。“这个市集很接地气,也很有朝气,这种松弛感与亲切感,极大提升了购物的趣味性。”市民朱女士说,在市集里品尝到了喜爱的美食,带着家人逛“嗨”了。
据了解,9月30日至10月7日,“来嬉市集”将在西门城楼沿江路开市。届时,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兰溪美食,也可以选购到心仪的文创产品。此外,驻唱、街舞、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也将在市集上轮番上演,为市民增添无限乐趣。
万物皆可市集
如今,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市集的面貌越来越多样。
近日,以“金秋中医潮生活——传承千年智慧 养生血脉觉醒”为主题的中医市集在兰溪十八铺文旅市集开市。医疗服务与夜市文化的巧妙融合,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健康盛宴。
现场,中医师化身“摊主”,为市民提供免费把脉、测量血压、经络疏通等服务。同时,针对日常饮食习惯、基础疾病自查、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等健康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平常这些专家都是一号难求,现在免费为我们把脉问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孙旭贞说,看到有关举办中医市集的活动后,他和家人迫不及待赶过来体验。
除了名中医坐诊、中医理疗体验外,现场还开展了中药茶饮、非遗漆扇DIY、中草药香囊DIY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知识。
市集不只是“买买买”的商业化空间,也可以是举办音乐节、艺术展、读书会的场所,除了物质消费外,带给人们多层次、更丰富的收获和体验,为人们提供心灵沟通和情绪价值的空间场所。对于城市间的年轻人来讲,参与市集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围绕非遗主题,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推出过“闲情偶寄·夏季非遗市集”活动。通过一系列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小挣青年”花式摆摊
徜徉市集中,赶“潮”的不仅是年轻人,还有花样百出的摊主,他们多自诩“小挣青年”。
圆滚滚的红蘑菇、嫩绿的豆苗、金黄的向日葵……这是“90后”手作摊主晓晓用毛线一针一针勾出的摆件。今年27岁的她,白天上班,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闲时间用来做手作、摆摊,已经摆了3年。她还通过小红书、微信等平台在线上售卖,很多网友被她做的手工制品吸引,开始找她定制。“每天都做不完。”晓晓说。
大学生小赵的咖啡摊在7月初开始营业,每杯饮品的客单价都不过20元,其中售价20元的生椰拿铁是他最畅销的一款,曾在一天中卖出10多杯。
除了助力文旅行业,市集还是创业起步点、“练摊”地。行知市集就针对周边村民推出了共富摊位及大学生创业摊位。“给青年提供可以试错的创业平台,最大限度减轻创业成本,锻炼勇气和积累经验,助力青年更快更好地成长发展,让年轻力量在发展夜间经济中充分释放。”行知市集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目前在兰溪范围内,已有行知市集、大阜张夜市、余江路、宝龙广场等10个已投入运营的夜市点位。
记者 蒋宇欣 文/摄(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