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 气温骤降
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
记者 蒋宇欣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过后,天气越来越冷,这也意味着冬季就要到来。中医提醒,霜降时节,气温骤降,此时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
民间常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后的饮食养生宜滋润、忌耗散,要防止秋燥对肺气的损伤,为冬季的健康打下基础。日常食疗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补肺固肾功效的食物,比如牛肉、兔肉、鸭肉、萝卜、橄榄、洋葱、芥菜、白果、柿子、大枣、梨、苹果等等。中医食补讲究因时而食,“春天吃花,秋天吃果”,像番薯、山药、藕、荸荠,同样是霜降时节适宜吃的食物。
但要注意,秋季的应季食物往往偏寒凉,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烹饪过程中可以适量加入葱、姜、蒜等调味品,反佐其凉性,达到平衡状态。像海鱼、虾、各类冷饮等寒凉食物就要少吃了,以免伤肺,引发疾病。
在起居方面,霜降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需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外出时可佩戴帽子、围巾、手套,并可穿着稍长些的衣物,以抵御风寒侵袭。需要注意的是,气温骤降时,寒邪凝滞关节,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霜降后要格外重视关节的保暖。对于老年人或本身患有关节炎的人群,可佩戴护膝、护腰等佩具,不仅可以保暖,还可以在运动时起到稳定关节、加固韧带、保护肌肉等作用。
此外,加强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晨练健身有利于人体升发阳气,但避免过早,建议待太阳完全升起,气温稍有回升时进行。另外,因霜降后气温下降,人体血液循环变差,关节柔韧性减弱,在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一般以10至15分钟为宜,身体热感上升或微有汗出的感觉即可。在活动结束后,也应进行适当的整理活动,调节放松,可以使身体更好地恢复并减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