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第07版:万象

“我们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希望”

一群退伍老兵在沙漠种了1万多亩树

新疆巴州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县城三面环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城”。这里有一支老兵治沙队,他们在沙漠中植绿超过万亩。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而他们选择克服种种艰难,将这群孩子在沙漠中“养活”……

老兵治沙队队长田野,今年49岁,2016年从部队退役。服役期间,田野曾到且末县执行任务。他至今记得黄沙漫天的场景,当时风沙吹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看到当地各族群众在沙漠里种树治沙,田野深受触动。退役后的第二年,田野因一次偶然机会再次来到且末县,看到干部群众在沙海中植树的身影,内心的热情也再次被点燃。

2018年,田野拉来两位战友,张宏和李科,对他们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在沙漠中种植梭梭树,几年后可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既能防风治沙,还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当年秋天,田野一行三人决定留在且末县,承包3000多亩沙地,开启沙漠植绿之路。“我们不仅把退役金都投了进去,还向银行贷了款。”张宏回忆,为节省开支,他们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工具房里,从废品回收站收集旧木板自制简易家具。“无论如何也要把树种起来!”签下为期30年的治沙合同后,他们一头钻进了沙漠。

加入治沙队前,几名老兵都有务农经历,但在沙漠中植树的难度还是超出他们的预期。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是2021年的春天,张宏回忆:“我们那天大概种了200亩梭梭,回去休息了一晚,第二天过来大家都蒙了,‘我们昨天没种树吗?’其实是被风刮走了,一个苗子都没剩。”

一夜之间,200多亩梭梭苗被连根拔起。大风过后,看着光秃秃的黄沙包,他们顾不上难过,拿起铁锹,又一次扎进沙海,重新挖坑、回填、栽植、覆土、浇水……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兵们展开了与风沙的搏斗:树苗死了,就接着种;一年不行,就再种一年……

6年多来,老兵们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种下的树苗。他们愈挫愈勇,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反而越发坚定了他们防沙治沙的决心。

为攻克防沙治沙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老兵们主动请教农技专家,反复进行试验,并赴内蒙古、宁夏等治沙基地学习借鉴经验。

治沙队的成员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了现在的9名队员。因为都是退役军人,当地群众就把他们称作“老兵治沙队”。

在沙漠植绿的同时,老兵们还积极探索沙漠生态治理与发展沙产业结合之路。2022年,他们开始尝试接种肉苁蓉。

在田野和战友们看来,沙漠里种植梭梭,并在其根部接种经济作物肉苁蓉,不但可以治沙,还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眼下正是肉苁蓉收获的季节,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努力,老兵治沙队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日子。今年6月,老兵治沙队与药企联合打造的深加工产品肉苁蓉原浆成功上市,受到消费者好评。今年8月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的军创企业产品展示交流会上,团队成员周小珂带着自产肉苁蓉产品参展,获得多家企业青睐,纷纷签订采购订单。

除了种植肉苁蓉,今年,老兵治沙队的成员们还在梭梭林下尝试种植了200亩板蓝根。

田野说,每年七、八月份一股风过来,基本上全死掉,但梭梭长高后,就能起到挡风的作用。树一起来,板蓝根就很容易种植,不但有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土壤。

经过六年的努力,老兵治沙队在沙漠里栽种了一万余亩治沙生态林,将万亩沙海变成了绿洲。

明年,老兵们也有了新的目标——计划三年完成16000亩的种植,树种主要以文冠果为主,再辅助其它植物。

田野曾说:“防风治沙,每个人栽一棵树,每个人聚一份力,这个事情就不难。”六年沙海植绿,遇到困难无数,且末县老兵治沙队的付出终于初见回报。当被问起“还要种多少年?”老兵们的回答如同迎风挺立的梭梭般坚定——“我们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希望,一定会坚持下去。我们老了,还会有新的老兵加入……”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