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仍每月上门为老人理发
山东奶奶义务理发55年带出服务队
赵晓凤(右)和志愿服务队队员张振美上门为老人理发。
在山东东营,有一位整天忙着给人理发的“晓凤奶奶”,不过她并不是发型师,给人理发也完全是免费的。虽已是84岁,头发花白,有点弯腰驼背,但是拿起推子和剪刀的她精神矍铄,精湛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得到大家的称赞。
1969年,赵晓凤跟随丈夫来到胜利九二三厂(现胜利油田),插秧、干农活,繁重体力劳动之余,她看到石油工人普遍面临一个生活的小困难——没地方、没时间理发。“我之前学过理发,自告奋勇地找到领导表示:我可以在劳动之余义务给大家理发。”赵晓凤说。
于是,赵晓凤便利用劳动中间休息的半个小时在田埂上帮大伙理发。“后来,大家都知道我会理发,有的工友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去家里给老人、病人理发,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么多年我随叫随到,从未拒绝。”赵晓凤说。
“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手动推子,这是20世纪80年代用的电动推子,这是这几年用的无线电动推子,这些年用坏的推子有近百把,我基本上都保存下来了。”“那时候真没觉得累,我感觉我能为石油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做点什么,我很骄傲。”赵晓凤说“有人主动给钱,但是我从来没有要过大家伙一分钱。”这一干,便是50多年。
为了方便大家找到自己,赵晓凤自己印了名片,印上自己的联系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在我们周边,大家都知道理发找赵晓凤。”
2012年,在社区的帮助下,“晓凤义务理发室”正式成立。随着赵晓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晓凤义务理发室’已经在社区、银行、敬老院等场所落地生根,我们在周边社区、银行设立10家‘晓凤义务理发室’,每周半天我带着志愿者们为附近居民理发。”虽然有了固定的场所,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和病人同样是赵晓凤牵挂的对象。
近日,结束了上午在银行网点的理发工作,下午一点多,赵晓凤和“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队员张振美上门为许阿姨和老伴理发。
“我父亲93岁,母亲86岁,赵阿姨为二老理发十多年了,前几年是老人们自己去工作室理发,这几年老人身体不大好,每月一到月底,赵阿姨就来家里给二老理发,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赵阿姨。”许阿姨的儿子说道。
打开赵晓凤的工作手册,凡是上门理过发的人,赵晓凤都将他们的信息记录在册,包括他们的姓名、住址、理发时间、电话等。
“基本一个月就要剪一次,有了手册我就知道最近谁该理发了,我就会和他们约时间安排上门理发,前后不会差两天。”赵晓凤说道。
一摞又一摞的理发手册记录了她的爱心轨迹。在这个工作手册,目前登记的大约200人。“很多人已经去世了,这些年累计上门理过发的不计其数。”赵晓凤说。
在上门理发时,不会骑车、不会开车的赵晓凤走着或者坐公交车。往往理发10分钟,路上要花费一个小时,所以每半天只能安排3~6个人。
58岁那一年,赵晓凤晚上去上门理发,撞到大树上,撞伤了脚,在医院打了钢钉,医生还专门叮嘱她要卧床休息。可是刚过了两天,有人找赵晓凤去家里理发,她早就忘了自己的脚伤,背上理发包就出门了。
“前几天又有4个人报名参加我们的志愿队。”赵晓凤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赵晓凤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服务队由最初1人发展到现在30余人。如今,这些志愿者上午会在不同的“晓凤义务理发室”理发,下午组织大家上门理发。
在“晓凤义务理发室”还有一个特殊的展示——一瓶瓶珍贵的红豆。“红豆象征着奉献,为了便于记录,每次理完发,我们就会在瓶里放一颗红豆,现在一排排瓶子里,已经积攒了超过25万颗。如今,这些红豆随时提醒我们乐于奉献。”
对于84岁的赵晓凤,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为老人服务,“让他们高兴就可以了,我会一直做下去,干到老做到老。”
据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