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第04版:民生

热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里现身“孔明锁”

这个中国“魔方”,兰溪有位老人很会做

记者 汪雪吟 通讯员 雷 翎

导报讯 近期,热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出现了一个精巧的榫卯结构,不少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不就是兰溪的孔明锁嘛!

孔明锁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益智玩具,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榫卯文化的瑰宝。2016年,孔明锁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诸葛八卦村,一个红色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微缩模型,在白墙黛瓦间尤其显眼。往里走,就是孔明锁传承人诸葛文仓开的小店,也是该村目前仅存的一家孔明锁手工作坊。

诸葛文仓是孔明锁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今年63岁了。几十年前,他就跟着村里的老木匠学习手艺,短短两年时间,学会了按传统八卦图形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组合成的64种孔明锁。诸葛文仓告诉记者:“孔明锁是诸葛八卦村祖辈传下来的手艺,称得上是中国的‘魔方’。”

孔明锁仅由6条小樟木组成,外部结构相同,看似简单,实则对精密度的要求极高。其制作过程包含13道严格工序,包括选料、刨料、拼装、打磨等,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由于工艺精巧且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诸葛文仓每天最多只能做20个。

“这种小玩具具有大魔力,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锻炼脑力和手指灵活度。”上世纪90年代,诸葛文仓在村里开起了孔明锁创意工坊,吸引不少游客光顾。他每天都会做新的孔明锁,基本上都能销售一空。

孔明锁的内部逻辑千变万化,顾客拿到手后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诸葛文仓说:“孔明锁看起来像是一体粘合的,其实有的靠推,有的要转,经过五六道机关才能解开。”他建议顾客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玩起,慢慢提高难度。

这些年,机械加工的孔明锁凭借低廉的价格,慢慢占据市场。村里从事孔明锁制作的人家从几十户减少到如今仅剩诸葛文仓一家。但他坚信:“机械制造的只是商品,而手工打造的,是作品,是艺术品。”手工艺品蕴含的记忆与温度,是机械制造无法比拟的。为了应对冲击,他创新设计了寓意美好的鸳鸯锁、四季花生锁等深受游客喜爱的伴手礼。其中,鸳鸯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游客。诸葛文仓说:“传统的孔明锁是六根木头,我看来村里的好多都是成双成对的游客,就创新出两根木头,一个推一个一转,年轻人都很喜欢。”

“大家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车上挂的、办公桌摆的、收藏品、伴手礼都可以。”诸葛文仓说,村里悬挂的“中国馆”模型,正是诸葛文仓花费20多天时间,用孔明锁技术将118根香樟木,创新拼制而成的得意之作。

如今,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门老手艺,诸葛文仓走进校园,开设了“孔明锁第二课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传统技艺重回大家视野,让更多人认识到这是中国人的“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