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中心小学——
五育融合谱新篇 文明之花绽校园
记者 汪雪吟
导报讯 近日,新学期的铃声在兰溪城北中心小学响起,沉寂了一个假期的校园瞬间被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填满,处处洋溢着新学期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城北中心小学以“文明校园”建设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走出了一条“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走进城北中心小学,“洁化、绿化、美化、诗化”的校园环境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校园内道路整洁干净,精心修剪的绿植错落有致。校园里精心布置的阅读角、休闲区,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放松身心、交流学习的好去处。
除了着力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积极探索“村校共建”模式。通过与十里亭行政村结对帮扶,开展垃圾分类“1+3+3”行动。依托村内在校学生群体优势,采用“一名党员带动三名少先队员,一名少先队员影响三户家庭”的模式,推动垃圾分类从校园向家庭、村庄延伸。学校利用联村导师平台,将家长会搬至十里亭村文明礼堂,老师们为村民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开展趣味游戏和知识抢答活动,并与学生家庭签订“共建美丽庭院”公约,深入村民家中指导分类。
为了激发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学校每周一都会围绕垃圾分类开展主题活动。孩子们担任“总导演”,带着家长自编自演亲子情景剧,场面热闹又温馨。学校还设立了“垃圾分类优生中队”“最美分类家庭”等荣誉奖项,对表现突出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
如今,十里亭村在垃圾分类和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著,在美丽乡村评比中,获得云山街道第一名,从不合格村变为兰溪的优秀村。
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曾是家长和校方的“心头病”。“以前一到上下学,校门口就堵得不行,车都是乱停。”家长林女士回忆道。为此,城北中心小学创新推出“一盔一带,文明停车红黑榜”,安排老师划片管理、抓拍,把停车情况在家长朋友圈推送,以红黑榜引导家长文明停车。
这一举措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现在接送孩子方便多了,大家都自觉停车”“孩子时刻牢记要戴头盔,有时候还会提醒我呢”,家长们纷纷表示。同时,学校联合交警部门共同整治交通秩序,邀请交警给学生上交通安全知识课,学生再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长,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方面,城北中心小学推行“臻善”德育微目标,每月设定具体目标,如9月“我会列队”、10月“我会吃饭”、11月“我会给垃圾分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校园里,学生们课间操、午餐、放学时都能自觉排队,秩序井然。
每逢假期,班主任和联村导师还会走进各行政村家访。提前摸排学生情况,关心学生假期生活和学习,开展防溺水、反诈骗宣传。同时,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如除牛皮癣、打扫楼道等。
近年来,学校更是积极投入资金,对专用教室进行全面升级,精心打造了“思政园”“科创园”“劳动基地”等主题文化园,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人文教育完美融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成长空间。
从环境美化到德育创新,从习惯养成到社区服务,城北中心小学以文明为底色,书写了新时代教育的生动篇章。正如城北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志刚所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明的播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践,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