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1日 

第01版:头版

兰溪籍全国人大代表潘复生在全国两会上建议:

大力发展镁电池技术和镁储运氢产业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聚焦产业、科技、科普、制度建设等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兼具前瞻性与建设性的议案建议,引发了广泛关注。

潘复生长期深耕科研一线,在镁合金材料等领域成果卓著,于国际材料科学界声誉斐然。这位1962年出生于兰溪市女埠街道花塘村的院士,始终心系家乡发展。他曾多次带队返乡,积极推动校地合作,成立重庆大学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为兰溪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赶超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全国两会,潘复生提出的5条议案建议尤为引人关注。

在产业发展方面,潘复生特别关注镁电池和镁储运氢产业。谈及镁电池时,潘复生表示,我国大力发展镁电池对保障国家能源与资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非凡。基于此,他建议加大国家计划支持,设专项助“十五五”完成GWh级产线建设;完善政策,给予企业税收、设备购置等补贴优惠,成熟后纳入补贴采购清单;加强合作,组建专委会和联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建设示范项目输出标准。

针对镁储运氢产业,潘复生建议,加大国家计划支持,在超长期国债项目等国家计划中,启动并加大对镁储氢、运氢开发与产业化的支持,设专项助力“十五五”期间完成千吨级产线建设;完善政策和制度,给予创办镁储运企业税收优惠、设备购置补贴等,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组建全国标准制定专委会,牵头成立国际创新联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规划建立全国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挥制度优势,打造世界级高水平研发平台。

在科技创新领域,潘复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体现的重大突破。要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破除科技创新中的制度性障碍。他提出“科技创新监管沙盒”概念,认为这是“监管沙盒”的拓展,有望成为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提升我国创新活力、加速突破重大技术瓶颈的试验田和突破口。他建议,由科技部牵头多部门开展战略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并设立监管机构。选取部分主体或区域开展试点,前期试行“混合沙盒”模式,建立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营造宽松有序的创新环境,为科技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突破提供试验田。

在科普工作方面,潘复生提出“硬质化”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新途径。他建议开展顶层设计,布局建立一批如“硬质化”科普实验室等新型科普平台,联动各方资源,创建“产、学、研、用”组织式科普创新职能,建立权益共享创新机制,成熟时纳入现有实验室序列;鼓励高端科普展品研发创作,设立产业激励政策,联动新型科普平台建立创新中心,支持创办相关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高端科普展品,成熟时建设“一带一路”联合科普实验室;保障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简化财政流程,依托高校和科普实验室培养专业人才,破解人才短缺困境。

潘复生还关注到过时和矛盾的规章制度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他认为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推进过程艰难,新制定的制度也存在矛盾不协调的情况。而当前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旧制度清理和新制度制定提供了有力基础。他建议加快建设全国法规制度知识库,通过整理文本、案例、数据形成完整体系;加快开发智能辅助工具和软件,涵盖制度检索、矛盾检测、执行效果评估等系统;加快建立人机协同机制,明确人工智能与人工审核职责分工,以保障制度质量;加快建立AI参与制度清理、设计和完善的法律保证,将AI辅助制度工作上升为强制性法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