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成新风尚
年轻人青睐“中式”瘦身法
市民体验葫芦灸疗法
练八段锦、喝中药茶饮、用艾灸拔罐调理身体……近段时间,“体重管理”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网络上涌现的一个个“中医减重”方式,让不少渴望甩掉赘肉的“XXXL人士”心动不已,许多人纷纷尝试,试图在艾灸氤氲和经络图谱间解锁“中医轻盈密码”。
那么,中医减肥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中医减肥又有何诀窍?
中医减重让“躺着享瘦”不再是梦
近日,记者走进兰溪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一个个造型独特、放置于患者患处的葫芦颇受关注,这是中医传统灸法治疗——葫芦灸疗法。
“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很困很乏,肚子上还容易长肉,腹部脂肪怎么减都减不掉。听闻中医院有‘躺瘦’的方法,我立刻就赶过来了。”正在体验葫芦灸的市民徐先生说,“医生充分考虑到我脾虚湿盛的体质,专门为我定制了个性化的减肥方案。”
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护士长汤肖肖表示,徐先生是痰湿体质。痰湿体质是现在亚健康人群常见的体质,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容易困倦、身重不爽、舌体胖大、舌苔白腻等为主要特点。相比于传统艾灸法,葫芦作为灸具,不仅因其形状独特便于操作,葫芦灸能较好地控制艾火与皮肤的距离,避免传统艾灸可能造成的烫伤,使治疗过程更加安全舒适。由于葫芦的保温性能,使得艾热得以长时间、均匀地作用于穴位,增强了艾火的渗透力,提高了治疗效果。
另一边,一名患者正在使用耳穴压丸法来刺激耳部穴位,从而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拔罐借助负压刺激穴位,调节人体代谢与内分泌,从根源上促进脂肪分解;腹部推拿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和减重,通腑泄浊。
“当患者前来咨询时,我们会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来判断个人体质,如痰湿、气虚、湿热等,并根据个人体质精准定位肥胖的根源,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汤肖肖说。
据了解,中医护理门诊采取预约制,开诊一上午,便接诊了10多位患者,其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自从‘国家喊咱减肥’以来,门诊来了不少年轻人。他们纷纷表示‘要响应国家号召’,用中医绿色疗法恢复正常体重。中医在减重领域的独特魅力,在于它并非仅仅关注体重数值的降低,更注重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和体质的改善与优化,和一些一味追求速度的减重方式相比,中医的减重手段副作用更小,效果也更为持久、稳定。”汤肖肖说。
全民体重管理背后的“健康经”
“我要把体重管理列为我今年的KPI。”增重近10公斤的烦恼,让市民刘宇决定开启体重管理计划。“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他开玩笑说。
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自去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在“国家不同意你变胖”的讨论声中,也有不少人纳闷:“体重不过是个人身体指标,怎么就上升到国家行动层面,还搞起了3年计划?”
其实,小小的体重数字背后,有着健康大学问。“以往很多人觉得肥胖就是富态,没啥大问题,但其实它是个慢性疾病,也是很多重大疾病的上游。”在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潘庆兵看来,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社会,肥胖都是一个巨大负担。
潘庆兵介绍,对个体来说,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可以催化代谢性、心理性等200多种疾病,还会增加13种癌症的发病率。从社会角度,如果人群肥胖情况得不到控制,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慢病管理会对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
“在当下,肥胖已经成为一场公共健康危机,呼吁公众提高对肥胖问题的重视还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许多疾病的上游,这其实是一个前置的概念,将对疾病的拦截关口前移。管理好体重的同时,也是前瞻性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潘庆兵说。
中医建议体重管理这样做
“中医认为,减肥并非单纯追求体重减轻,而是通过调和脏腑、气血功能,达到形神兼养的健康状态。”潘庆兵强调,中医减肥的本质是“纠偏”,通过平衡人体阴阳实现健康状态。“减肥,不是单单减体重,尤其不能过度节食减肥。”
潘庆兵解释道,过度节食减肥,会导致很多问题:一是造成气血亏损,乏力,头晕,女性月经量少、闭经或不孕等。二是造成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便溏。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还会导致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头发枯萎暗黄、缺乏弹性,容易感冒疲劳,抵抗力下降。三是导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紊乱,引起卵巢功能低下,导致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疾病。四是容易耗伤肾精,导致肾气不足,影响生殖和内分泌功能,出现腰膝酸软、畏寒、性欲减退、脱发等一系列症状。五是影响情绪,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烦躁等情况。
中医建议的减肥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保护脾胃。二是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气血运行。三是调节情绪,保持身心愉悦,避免肝气郁结。四是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个体化减肥。比如痰湿体质的人,应以化痰祛湿为主;脾胃虚弱的人,可以使用健脾益气化湿的方法,适当食用生薏仁、赤小豆、茯苓、木瓜等药食同源之品。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以养肝血,适度晒太阳以助阳气升发,避免熬夜。“要用科学可持续的方法减肥,最终达到形瘦神健、气畅人和的效果。”潘庆兵说。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