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监管、共治共享”
兰溪创新机制推动文保工作提质增效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近年来,兰溪创新文物保护工作机制,通过政府统筹、数字赋能、社会参与等多维联动,构建“法治+数治+自治”的共管模式,形成“顶层+内层+基层”的共治体系,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据了解,兰溪文物建筑修缮时间同比缩短70%,资金利用效率提升60%,相关经验获评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并被列入全国首批预防性保护试点。
兰溪先后出台《文物保护单位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文物保护管理权责清单》等文件,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日常巡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的综合监管机制。同时,将文物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保护责任书,明确古街、古井、古树等保护边界,形成“政府主导、镇街落实、村社参与”的三级责任体系。
依托数字化改革,兰溪打造了“五位一体”智慧文保平台,接入136家文保单位、464处文物建筑,实现火灾、倒塌、偷盗等风险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处置。创新推出“文物安全风险三色图”,对134处市级以上文物进行动态预警,累计上报预警1.5万次。此外,GIS管理系统、消防监测系统等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监管精准度。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组建113人的“全民护保团”,今年以来完成巡查、宣传等任务380余项。
此外,兰溪还通过“镇街定期检查+文保所日常巡查+执法队随机抽查”的三查模式,全市累计排查文保单位3000余家,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在“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改”等行动中,有效降低了文物安全风险,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