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镇——
代表履职尽责 当好百姓“代言人”
右二为章文洪
章文洪:从企业家到文化使者的履职“接力”
2001年,兰溪市嘉润五金有限公司(原新光电镀厂)迎来了一位新掌舵人——章文洪。谁也没想到,这位企业家会在20年后,同时以市人大代表、文化传承者的双重身份,在兰溪这片土地上跑出一场精彩的履职“接力赛”。
“从管理企业到服务群众,从传承家训到推动乡风文明,这既是一场责任接力,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马拉松。”谈及履职感悟,兰溪市人大代表的章文洪这样形容。
初任代表时,章文洪也曾面临“跨界”挑战。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政策法规,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甚至把企业管理中的“PDCA循环”运用到履职中——每季度制定走访计划,每月汇总群众意见,每年聚焦1至2个文化传承议题。正是这种“企业家+代表”的双重思维,让他很快找到了履职突破口。
在香溪镇,章文洪发现《章氏家训》虽被中纪委官网推介,但当地年轻人知晓率不足30%。他立即启动“家训唤醒计划”:自筹资金10余万元改建“八婺名宗”纪念馆,组织150名师生举办家训诵读活动;连续3年在人代会上提交文化传承建议,推动将家训元素融入村规民约;牵头成立兰溪章氏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系统整理《兰溪章氏宗谱》,考证出章氏先祖在南宋时期就提出的“耕读传家、忠孝立身”等传世家训。如今,“耕读传家”“勤俭兴家”等家训金句,已成为香溪村民的口头禅。章文洪常说:“章氏文化不仅是家族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位“跨界代表”的履职清单上,写满了文化与民生的双重答卷:累计捐款80万元用于道路修建、困难帮扶,火灾发生次日即筹款4万元送给受灾户;推动建立“宗亲会+村委会”联动机制,2023年化解邻里纠纷23起;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家训文化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代表履职就像家训传承,既要守住根脉,更要创新发展。”章文洪正筹划数字化家训馆建设,让千年文化“活”在指尖。问及未来,他笑道:“只要乡亲们需要,这场履职‘接力赛’,我会一直跑下去。”
刘美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构筑“防护网”
在兰溪市香溪镇的乡间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个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各个村的身影。她是学生口中的“家访老师”,也是选民心中的“代言人”——连任两届兰溪市人大代表的岩山中学语文教师刘美丽。从教20年,家访千余名学生,履职7年提交多份民生建议,她用双肩扛起了教书育人与为民履职的双重使命。
在办公室里,刘美丽正在整理一叠特殊的“作业”——学生匿名写下的心理困惑纸条。“最近爸妈总吵架,我上课老走神”“同学嘲笑我胖,我不敢去食堂”……这些稚嫩的笔迹背后,是一个个需要被倾听的心灵。
作为市人大代表,刘美丽比多数教育工作者更早意识到:乡村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从“隐忧”变成“急症”。2022年,刘美丽发现初二女生小美的手腕上有自伤留下的伤痕。追问下得知,原来小美和家里关系比较紧张,只能通过疼痛发泄情绪。“这不是个案。”刘美丽说,通过多次心理干预,小美慢慢走出了困境。
2017年当选人大代表后,刘美丽把家访中收集的民情带进了履职清单。她坚持“调研走在建议前”:利用课余时间走访选民,就义务教育均衡、预付卡消费监管等提交10余份建议。同时,建议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共同搭建帮扶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她提交的《多方合力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议,在今年两会上引发热议。该建议提出“法治教育进课表”“校园周边安全巡查”“困境儿童帮扶平台”等举措,获政法、教育等部门积极响应。
刘美丽先后获评2010年度金华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018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至2018兰溪市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2019年度教育信息宣传先进个人、2018和2022年兰溪市优秀班主任、2022兰溪市联村导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用成果证明她对教育行业的热爱。
“家访时我是老师,调研时我是代表,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刘美丽这样理解自己的双重身份。如今,她的电动车后备箱里总装着三样东西:家访记录本、选民意见表和几包学生爱吃的零食。
从初任代表时的“不知如何建言”到如今成为“建议能手”,刘美丽说:“就像家访需要坚持,履职也要久久为功。”这位扎根乡村的女教师兼人大代表,用20年的坚守证明:教育者的仁心与代表的担当,本质上是同一颗为民初心的两种表达。
余金苟:为特殊群体点亮希望之灯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走进位于兰溪市香溪镇董将线旁的“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20余名残疾人在明亮的活动室里忙碌着。有人专注地组装着电子元件,有人认真地折叠包装盒,还有人跟着康复师做肢体训练。这个充满生机的场所,凝聚着余金苟代表多年的心血。
在走访中,余金苟发现农村残疾人群体面临就业难、照料难等问题。他深入调研后,提出《关于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的建议》,推动当地建成示范性“残疾人之家”。
“残疾人之家”建成后,20余名“残疾人”享受到了精准服务: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等一体化服务;引进简单手工项目,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增强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感。
“以前整天待在家里,现在有了去处,还能挣点钱,日子有盼头了。”在“残疾人之家”工作的李大姐感慨道。
2017年,余金苟当选为市级人大代表。这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开始了他的履职之路。7年来,他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
董将线是连接多个行政村的重要通道,但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给沿线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余金苟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提出《关于加快董将线改造提升的建议》。如今,平坦宽阔的董将线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成为当地农产品运输的“致富路”。
余金苟的履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诉求:哪段路需要安装路灯,哪个村缺少公交站点,哪户残疾家庭需要特别关照……他说:“当代表不是开开会、举举手那么简单,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
在余金苟的积极推动下,“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探索出“党建+助残”的特色模式。他主动对接当地党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成立帮扶小组,定期为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本版文字: 记者 姜一峰
本版图片: 由香溪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