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埠古镇“首店”转型——
怀之小院以“慢茶汤”解锁文旅体验新密码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4月25日,兰溪市游埠古镇早茶街上人声鼎沸,其出口处的怀之小院内,主理人吴筱君正俯身擦拭着新置办的茶桌。这座曾引领古镇民宿风潮的宅院,正在为“五一”期间以茶苑身份正式亮相进行最后的环境布置。
在游埠古镇,每日清晨的早茶文化是流动的市井画卷:老字号早茶铺热气蒸腾,酥饼炉前食客络绎不绝。然而,文化慢体验场景的缺乏,让大量游客“赶早茶”后便匆匆离去。如何让游客从“赶早茶”变为“品时光”?作为游埠民宿业态的“首店”,已有7年运营经验的“怀之小院”正试图打破这一困境:从今年正月起,这座老宅启动业态转型,计划于“五一”期间以“茶苑”身份重新亮相,通过“慢体验”的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长。
这场转型,源于主理人吴筱君对古镇文旅痛点的长期观察。2018年,她与团队将老宅改造成全镇首家民宿,院中500余年树龄的罗汉松成为标志性景观。随着百余家民宿相继落地,游埠的住宿生态日益完善,却未能解决“留客”的难题:“早茶是古镇的金字招牌,但游客吃完早饭后,除了逛老街,缺乏能坐下来深度感受文化的空间。”吴筱君坦言,频繁收到的“早茶后无处可去”游客反馈,促使团队决心从民宿向文化体验空间转型。
此次改造聚焦“文化慢体验”,在保留老宅木构梁柱、黛瓦肌理等原生风貌的基础上,以罗汉松为核心设计茶席空间:室内玻璃窗框住古树绿意,室外露台设木制桌椅,宾客可在树荫下观古树、听丝竹之音,让自然景观与历史底蕴自然融合。这样的环境已吸引来不少游客。“在这个小院,看看书喝喝茶发发呆,很松弛很惬意。”游客陈小兵说。
地处古镇出口的区位优势,更被转化为“入镇早茶游、出镇茶苑留”的体验闭环。赶早茶后归来,可在古树茶苑中稍作休整,让古镇的记忆在茶香中沉淀,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游埠的魅力藏在慢下来的细节里,我们不追求流量速成,而是希望古镇的历史、小院的故事如茶汤般慢慢浸润游客。”吴筱君说。
怀之小院的探索,折射出游埠古镇从“早茶经济”向“全时段体验”的升级思路。据了解,游埠古镇正推动“早茶+夜游”等多元业态联动,而茶苑通过盘活古镇边缘区域,为古镇延长留客时间提供了破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