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第01版:头版

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绿色铺就共富新路

兰溪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落地显效

记者 汪雪吟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果香家庭农场内,工作人员正将黄澄澄的枇杷分拣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农场负责人周庆权满脸喜悦地说:“今年已售出1万多斤,设施提升后,枇杷的品质和产量都显著提高了。”这一丰收场景,正是兰溪依托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推动产业向好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2023至2025年浙江省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实施市县之一,兰溪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创新体制机制”三大方向为抓手,全领域推进17个重点项目,涉及农田保护、生态修护、文旅发展等方面,积极打造生态富美、城乡共富的“兰溪样板”。

甘溪流域地标农产品三产融合示范项目是绿转政策的重点工程之一。在虹霓山村,项目重点投向生态治理与设施建设,为枇杷产业发展“铺路搭桥”。虹霓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童燕军介绍,通过聚焦甘溪流域河道治理和引水灌溉,不仅疏浚了河道、美化了岸线,更建成了从水库到果园的引水管网和蓄水池,让山上的枇杷树“喝”上了稳定水源。同时,全域覆盖的运输路网,让种植户采收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在设施农业升级进程中,政策红利切实惠及农户。周庆权的枇杷园就是典型案例,去年他投入100余万元启动大棚改造,并通过绿转政策获得了30%的资金补贴,对大棚进行了水肥一体化系统更新、棚体加固。“这项政策减轻了资金压力,也让我对科技农业更加有信心。”周庆权的话道出了不少农户的心声。

如今,虹霓山村的枇杷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交易市场每日挤满各地的收购商,枝头的“黄金果”正变成百姓口袋里的共富果。

夜幕初垂,永昌街道李渔风情街的灯笼次第亮起,古色古香的商铺飘散着诱人香气。这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街区经“四水共盛”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改造后焕然一新,斑驳的砖墙经过专业修缮重现光彩,古韵盎然的建筑中入驻着新潮的文旅业态,让历史街区焕发出蓬勃生机。

永味木桶鱼的老板江哲仙感慨道:“我早年曾在这里经营店铺,后来因为老街上设施陈旧搬迁离开。如今这里修缮一新,又重新搬了回来。这里不仅有我创业的情怀,而且生意也不错,能增加不少收入。”

在推进街道整体风貌提升的同时,永昌街道还重点打造了李渔家乡村运营中心。该中心投入400万元绿转资金,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混合运营模式,整合党群服务、农产展销、文旅推介等多元功能,形成政企协作、产业融合的示范性公共服务综合体。此外,街道还对灯光氛围营造及节点进行了改造,让夜晚的街区更具吸引力。永昌街道李渔文化赋能办副主任王栎滔表示,通过系统性改造升级,街区已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通过引入各界资本,非遗手作、主题餐饮等新兴业态持续入驻,目前街区已有30余家商户。去年,李渔风情街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带来收入300余万元。

市财政局经济建设科副科长章铖表示,绿转政策实施以来,兰溪在基础建设、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共富推进等多领域取得突破,如推进污水管网和流域治理,补链强链杨梅、枇杷特色产业,盘活资源打造农旅精品线路等。

此外,兰溪还将通过3年累计3亿元的绿色转化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2.57亿元,打造总投资36.43亿元的生态、农旅等项目,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超3000人,推动绿转项目辐射当地居民平均增收6000元,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改善双赢。

从枇杷园的“智慧灌溉”到老街商铺的“灯火通明”,从河湖两岸的“水清景美”到粮田沃野的“丰产增收”,绿转政策如同画笔,在兰溪的绿水青山间勾勒出共富新图景,助力兰溪构建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实现了绿水青山“颜值”与金山银山“价值”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