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第04版:融媒号·乡村

留住“老味道” 焕发“新面貌”

兰溪文旅融合唤醒乡村的“诗和远方”

记者 成 超

导报讯 前不久,兰一中高一学子齐聚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深度体验了玉兰香露、茶山问道、伊园溯源、鼓韵千年、粉墨春秋等,仿佛化身“小李渔”,沉浸式感受《闲情偶寄》中描绘的闲适生活。

近年来,永昌街道锚定李渔故里的发展定位,通过“李渔文化+非遗民俗+特色美食”发展模式,打造李渔风情街、夏李村两个研学基地,师生和游客纷至沓来。在李渔风情街古色古香的戏台上,行知中学的学生身着传统戏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唱婺剧。他们挥舞着灵动的水袖,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赢得台下掌声连连。“我们从小就学习《笠翁对韵》,知道李渔是了不起的戏曲大师。这次研学让我们能亲身体验李渔文化,真切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是太棒了!”研学结束后,一位学生分享道。

“我们的研学活动以‘从文学到实践 李渔文化探秘之旅’为主题,精心安排了脸谱彩绘体验、戏剧表演体验、笠翁对韵竞答、李渔知识竞猜等七八项活动,希望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李渔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永昌街道文旅办工作人员王栎滔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接待研学游人数超 4000人次。同时,夏李村大力打造李渔家小院营地多元业态,成功吸引了10000余人次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兰溪充分发挥古村落历史悠久、量多聚集的优势,走出了切合实际的古村落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大批古街、古村、古镇重焕青春,一批批能够提供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乡村旅游网红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渐崛起,既留住了“老味道”,又焕发了“新面貌”。

长乐村是首批以整村为单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3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现存明清古建筑126处,被誉为“露天古建博物院”。过去,由于缺乏业态,长乐景区运营面临诸多困难。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长乐村开始寻求突破,引入资金和项目,并提出打造“江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目标。“现在,我们立足长乐历史文化底蕴优势,明确以特色乡村博物馆、非遗文化体验、传统民俗演艺、民间手工美食为四大开发重点,引入舞狮、变脸、柔术等民俗表演,以及糖画、竹编、剪纸等非遗体验项目,并利用闲置古建打造以古灯、古钱币、黄蜡石、民俗画、傩文化、青铜器等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还打造了一个地方美食广场。”兰溪象贤民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建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引进8个乡村博物馆、十八种非遗文化体验项目、二十种传统民俗表演和一百种民间非遗手工小吃,以此激活古村文旅业态,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据统计,今年以来,该景区已接待游客7万人次,其中研学游接待了8000多人次,景区营销收入达200多万元。

女埠街道渡渎村是明代礼部尚书、著名学者章懋故里,900多年的文脉在此传承不息。2019年,章懋研究会正式成立,拉开了挖掘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序幕。此后,渡渎村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21年开始连续几年开展“担三学子情、书香中国梦”“考神故里”读书分享会,让书香飘满村落;今年“五一”期间,“渡渎寻明・簪花走马会”盛大举行,人们身着古装,“状元郎”簪花走马,重现了古村的历史风华,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文化底蕴愈发深厚,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如今的兰溪,正以深厚的历史文脉为底色,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生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