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产业提质增效
新宅村要让高山蔬菜更“高”一筹
记者 徐正达
导报讯 6月22日,记者来到海拔近400米的兰溪市柏社乡新宅村,只见远处高山连绵,林木青翠,云雾缭绕,错落有致的梯田勾勒出美丽曲线。走进该村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蔬菜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丝瓜、茄子、四季豆、豇豆等挂在绿叶中间,长势喜人。种植户马不停蹄地在地里采摘、搬运,一派忙碌的景象。
当天上午9时许,种植户盛贤力与妻子正在自家的丝瓜地里修剪枝叶,而停在路边的小货车上,装了十几箱早上刚采摘和打包好的丝瓜、小南瓜,准备修枝结束后就运到义乌的农贸市场销售。
据盛贤力介绍,他们家一共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高山蔬菜,进入六月中下旬,他们种植的茄子、四季豆、小南瓜、蒲瓜等高山蔬菜迎来丰收。然而,当问起蔬菜的价格时,盛贤力的脸上却并没有露出丰收的喜悦。
“今年蔬菜的价格整体都不高。”究其原因,盛贤力告诉记者,去年蔬菜价格高,今年种植的农户就多了起来,使得蔬菜产量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以茄子为例,去年的收购价能达到每公斤6元,而今年只有每公斤1.4元左右。不过,等到七八月份,高山蔬菜的气候优势就将彻底发挥出来。届时,通过反季节种植,蔬菜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来。
农户在田间忙碌,而种植户陈立军的家却成了临时收购点,一筐筐蔬菜经过过称、打包、装车,即将送到金华、嘉兴、湖州等地的农贸市场。“我们这边的高山蔬菜,受土质、气候等影响,品质比外面的蔬菜要好,客户们都很喜欢,经常上门收购。”陈立军表示,由于茄子、蒲瓜等蔬菜刚上市没多久,产量还没上来,这几天差不多每天只能装两车左右,等产量上来,每天的销售量能达到5吨以上。去年,他们家的20亩高山蔬菜给家里增收了十几万元。
高山的独特气候,造就了蔬菜的高品质。新宅村依托高海拔和生态资源,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已有20多年,全村现有高山蔬菜播种面积1200亩。因为地处高山,周边没有工厂,空气清新且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蔬菜养分积累,蔬菜品质更好,营养也更丰富。
而为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新宅村每年都会邀请农技专家进行指导,同时鼓励种植大户流转闲置土地进行标准化种植。此外,为让高山蔬菜更“高”一筹,近年来,新宅村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加大名特新优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推进高山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
产销对接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和群众的“菜篮子”。为将高山蔬菜顺利销售出去,保障菜农的收入,2019年,村里成立了新宅蔬果专业合作社,将农户蔬菜统一种植,提升包装标准,实现产销衔接。接下来,新宅村还将联合柏社乡农产品公用品牌“柏家铺子”,在网络、实体店铺等平台展销高山蔬菜,稳定一批采购对象和合作单位,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