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作机制 创新服务模式 拓展服务内容
兰溪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托起幸福“夕阳红”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一老一小”综合体项目的适老化公寓样板房已顺利完工。据悉,该适老化样板房采用了全屋无台阶设计,便于老人轮椅自由进出;地面铺设了防滑地砖,有效降低了老人跌倒的风险;房间和卫生间均配备了紧急呼叫按钮,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及时为老人提供援助;卫生间设置了助力扶手和洗澡凳,方便老人起立和如厕;墙壁底部还安装了小夜灯,便于老人夜间起夜时引导路线,避免磕碰。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全水平。
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兰溪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在养老保障、医养结合、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兰溪打造由市领导牵头、老龄委统筹协调的工作架构,整合发改、民政、卫健等部门职能,统领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各部门联合出台政策10项,涵盖体系建设、经费补助等多个方面。在乡镇(街道)层面,设立养老专管员与养老监督员岗位。养老专管员承担区域内养老机构运营监管等工作,养老监督员负责监督服务落实情况。在村(社区)层面,配备养老专员、爱心助老员和爱心服务团队,采集老年人信息、了解需求、宣传政策并精准对接服务供需,定期开展居家探访关爱活动,常态化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发展特色康养服务。兰溪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挂牌成立浙江省首个县级市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挖掘中医药资源,定期邀请中医专家坐诊,为老年人提供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服务。在中医药康养基础上,兰溪还深入推进“1+3+N”联盟改革:“1”即成立兰溪市老年服务业协会,统筹全市养老、医疗等资源;“3”即充分整合医院、养老机构、职业学校资源,推进“医疗+养老+人才”融合发展;“N”即培育若干个社会主体,构建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要内容的康养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8.6万余人次。
拓展多元养老服务。兰溪对1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行“体验式”跟踪问效机制,安排监管人员对老年助餐点的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配送上门进行全程体验与监督,确保服务质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双提升”行动,聚焦饭菜质量与就餐人数两大核心指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倒逼服务优化。此外,助餐点服务向文体社交、心理慰藉、知识宣传等领域延伸,让老年人常聚、爱来。
在养老服务“爱心卡”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六助”服务的基础上,兰溪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针对子女在外的农村老年人家庭,联合家政公司、跑腿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代办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患病等特殊群体,每月设置固定服务日,由志愿者、社会组织上门收集健康需求,提供“健康点单”上门医护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爱心卡”养老服务3.2万人次。
此外,兰溪积极探索旅居康养项目,深挖兰湖旅游度假区、游埠古镇等资源,大力扶持高端康养基地打造“烟火游埠”夜游、“中医院山雷堂”康养、百城旅居式养老等项目;严格把控民宿品质,联合专业机构设计适合老年人的特色康养线路,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吸引力的康养旅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