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灵寺保护性修缮完工
雅滩村明清古建焕发新生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杜学贵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上华街道雅滩村的赫灵寺经过一年的精心修缮,重焕新生。
赫灵寺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大规模重修扩建,形成如今“三进式”的完整格局:首进天王殿左右分列观音殿、地藏殿,静守人间烟火;二进大雄宝殿以八角楼形制拔地而起,殿后花厅雕梁画栋,一步一景;末进胡公殿则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三佛事活动的核心,香火传承着“胡公信仰”的民俗记忆。整座寺院占地700平方米,64根明清时期的石梁石柱如沉默的史官,见证着岁月更迭。尤为珍贵的是,寺内大圣殿与大清宫两座硬山式砖木石混合结构古建筑,不仅以三架梁带前廊的形制保持着清代建筑的典型风格,更以正脊“二龙戏珠”砖雕、青石明柱、石狮门墩等细节,展现着浅刻艺术的精湛技艺——石质细腻、刻工流畅。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古建筑,因年久失修,一度面临屋顶漏雨、结构老化等危机,部分建筑甚至到了“亟待抢救”的境地。为守护这方文化瑰宝,上华街道于去年6月正式启动赫灵寺文物保护工程,秉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从建筑结构加固到细节构件修复,全程由文保专家指导,工匠们以传统工艺复刻损毁的砖雕、木作,让每一处修复都“带着历史的温度”。
修缮收尾阶段正值梅雨季,给施工带来不小挑战。为确保文物安全与人身安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防汛预案:实时监测天气变化,重点加固易涝区域;设计、监理、施工三方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遇汛情、险情第一时间向文物部门上报;施工人员更是“与雨赛跑”,抢抓晴好时段推进关键工序。
在多方协作下,总投入250万元的工程于近日高质量完成。历经300多年风雨的赫灵寺,也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表达的深度融合中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