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的“1314”
● 常荣军
从兰溪拍摄回来后不久,看到同行、亦师亦友的摄影师薛义在微信群里发的一篇短文《兰溪七遇》,讲他七次到兰溪拍摄“七回行旅,七次漫润”的经历感受。我也曾两次到兰溪拍摄,都是与薛义同行。第一次回来后写了篇游记《游埠古镇散记》,重点记述了“江南早茶第一镇”——游埠古镇早茶一条街的轻煮岁月,慢煮生活。游记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
读着薛义的短文,看着文中配发的一幅幅图片,触发了我两次兰溪之行的美好回忆。
(一)
初入梅雨季节的江南,正是杨梅尝鲜之时。散发着淡淡琥珀光的杨梅,其娇嫩有一种吹弹皆可破的感觉。更有意思的是,在盛满杨梅的包装盒和小竹筐上,都写着“1314”几个阿拉伯数字。端详良久,不得其解。询问兰溪的朋友黄树森,却引出了一个让人一下子就记住的关于一座古城的故事。都说无巧不成书,好巧不巧,兰溪既有诸多个“巧”,更是一本让人不忍释手的书。
故事说,兰溪,全域面积1314平方公里,市内最高山峰海拔1314米,兰溪杨梅最佳品质是“13度的甜”“14度的鲜”。这三个“1314”机缘巧合,准确性如何,在美好故事与寓意的回味中,已不重要了。“1314”,是广为流传的网络时尚用语,表达的是青年男女相爱相厮相守,要“一生一世”的谐音。
薛义已经有了七次兰溪之行(估计还会再去),相机镜头无数次地对准兰溪的美景、人文、古镇和老巷,留下了许多大片、美片。这也可以说是对兰溪“1314”新的注解和延展。其实,兰溪的“1314”,绝不止于地域的宽、山峰的高、杨梅的鲜甜,根本还在于兰溪的历史底蕴、丰富人文和佳山胜水,在于兰溪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兰溪,不仅是兰溪人的一生一世,但凡去过,并作了一些较深入体验的外地人,也会对兰溪有长长久久甚至一生一世的牵挂。因此,才会受到历代400多位诗人、名人的青睐,并留下上万首写兰溪的诗。兰溪也因此被誉为“万诗之城”。
(二)
从古到今,兰溪的历史和文化名人很多,一邑之地,历朝历代高中进士者就达200多人。到兰溪,两个人物的纪念馆、故居,不可不拜访。一位是明末清初的一代奇才,著名文学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1611年-1680年);一位是当代被称为“亚洲摄影之父”的郎静山(1892年-1995年)。
李渔,在文学、戏剧领域的造诣和成就,可以说独步一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生活中也情趣盎然、风流倜傥。四卷本的《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他将一生对艺术、生活的认知思考、感悟心得,汇集成一部与众不同的休闲专著。专为纪念李渔的主题纪念园林芥子园,依《闲情偶寄》《芥子园画传》的意境,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园林理念,玲珑剔透,小中见大,令人流连忘返。而位于夏李村的李渔故里,由李渔倡建、读着有些拗口的凉亭——且停亭,一副对联颇有些深意和禅意。联曰:“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想起以前读过的一句话,“且行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隐约有一种还想再来且停亭独坐的企愿。陈列在“鹤归楼”老屋里的“名诸子说”一文,可看作是对此联的又一生发开去。文曰:“诸子命名皆从将。将者,将然未然之词也。天下事莫妙于将,而不妙于既。既,则令人观止矣,曷若将然未然之多余地乎?”对子女起名字如此用心和讲究。一个“且停”,一个“将”,似乎是李渔参透人生之心得,似乎说有些事情,要看淡、看开、有矩、有止,要留有余地。此中微言大义,值得玩味。
郎静山,10余岁接触摄影之后,终身“机不离手”。郎静山先入职上海《申报》,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并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成为中国现代摄影教育之鼻祖。郎静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的意境,山水画的意蕴融会贯通于摄影中,并将之与暗室技术融合运用,形成了摄影艺术上风格独特、领异标新的画意摄影,被称为郎氏摄影,令人称羡叫绝。郎静山有1000多幅作品被展出;在2019年国际影艺联盟等举办的纪念摄影艺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180年180人之一;获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在兰溪芥子园,举办过“百岁百幅摄影作品展”。家学渊源深厚,其女儿郎毓秀成就亦不遑多让,为中国音乐界泰斗、“四大女高音”之一、著名音乐教育家。在位于游埠古镇的郎静山纪念馆,不仅可以参观馆中陈设的郎静山生平、创作手稿、摄影理念及作品,还可上二楼参观个人收藏的古董相机展览。那近千台不同年代、不同品牌、不同形状,有许多甚至是绝版的古董相机,实属罕见。到郎静山纪念馆、古董相机展览馆参观及听背后的故事,绝对是摄影爱好者一次不可多得的研学之旅。研学一番出馆,即可到游埠古镇实操一气。
(三)
兰溪,自古有爱兰花、植兰花的传统。一条婺江,一条衢江,在此汇合,成为兰江。郁达夫称之为“兰江风物最宜秋”。兰溪有大盘山、白露山、三峰山、六洞山和兰阴山。“三水五山”的兰溪人,傍水依山而居。兰溪,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水美、山美、人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有水有山的城镇有灵气,有生气。
兰溪有“七省通衢”之称,建县史近1400年。千年古邑,融商埠文化、耕读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有悠长的历史绵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徜徉在兰溪老街、游埠古镇、诸葛八卦村,你会感受到兰溪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浓郁、烟火的清欢。
在兰溪老街,那一条条窄得两人相遇、必须相互侧身相让的古老巷子,那巷子两侧斑驳的墙面和泛着岁月痕迹的木门木窗,那脚下磨损得有些凹凸不平的石块,无不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亲睦、乡井同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故事。在这窄逼之处驻足片刻,可在有字处读书,于无字处读史,打捞传统与文化的余韵。
明清徽派古民居特色鲜明的游埠古镇,民间有着“钱江上游第一埠”“江南第一早茶街”“不喝早茶非游埠”的口碑。天光清明之后,一个个店铺,一个个茶室,或室内,或沿街,氤氲的镬气,诱人的美食,啜茶品酒老人的陶然自得,美食者饱餐之后惬意的表情,一幅幅满满人间烟火气和普罗大众的生活景象,似乎在告诉你,时光知味,岁月含香,风景这边独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安逸、舒适、恬淡、小乐和,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在我心中,游埠古镇之谓也!
诸葛八卦村,是三国时留下千秋功名和千古名篇《出师表》的蜀国名相诸葛亮后裔聚居地。200多座明清民居的古村落,按九宫八卦铺排开巷道、房屋和水系,丞相祠堂、大公堂、百草园点缀其间,相得益彰。村中一泓湖水与蜿蜒的水岸线,形成了一幅绝妙的八卦图。围着此图,八条巷道辐射全村,形成内八卦,外围八座环形小山,形成外八卦。身临其境,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你会感受到古人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和风水文化的端倪,感受费孝通先生为何称之为“八卦奇村,华夏一绝”。
兰溪,有历史的长度与厚度,可以透物见人,透影见史,穿越千年;有当下的安乐与富庶,可以是对美好生活的诠释与写照;有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与浸润,可以同历史、古人对话;有人间烟火的恬淡与安澜,可以体验生活的底色,熙熙泰和,长乐无忧,足可安放别样的乡愁。兰溪,就像一块璞玉,被岁月盘出了老色、包浆,很有调性。兰溪,汇聚“诗与远方”,就像郎静山镜头里的一幅“画意图”,虚实、浓淡、远近相宜,旖旎、空灵、写意相融,很有韵味!
借用古人李渔的一句话:“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借用兰溪今人三白先生的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兰溪,来生再做兰溪人。”兰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入胜、入心,总有一些美好让你回忆,值得“1314”(一生一世)。
这,就是兰溪的情绪价值。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