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水”润兰城 “好戏连台”惠万家
兰溪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文化礼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台上锣鼓铿锵、戏韵悠扬,演员们以婉转动听的唱腔和精彩传神的表演,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整台演出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既有《金猴闹春》《天女散花》《吕布试马》《樊梨花守寒江》等经典婺剧,也有《盛世欢歌》《不忘初心》融入流行元素的歌舞节目,还有精心编排的红色主题快板《跟党奋进新征程》,吸引了众多观众。
台上演员载歌载舞,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叫好声此起彼伏。一段段精彩的演出让群众过足了戏瘾,陶醉在文化艺术带来的愉悦之中。70岁的村民老李笑着说:“节目很好看。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很开心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如此高规格的演出,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铿锵锣鼓声、观众鼓掌声、孩童欢笑声交织,这方不大的戏台,正以最鲜活的方式,勾勒出文化活水润泽兰城大地的生动图景。这是兰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日常。
“送戏下乡”通过“引水灌溉”,可以着力解决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推动文化基因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兰溪每年都会组织‘送戏下乡’,并加强对戏剧内容、场景及剧团制度的创新,更好地适应广大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情绪价值。”李渔戏剧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淼表示,今年计划开展200场“送戏下乡”活动,目前已完成60多场,接下来将抓住暑期节点,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戏。
文化惠民、文化乐民。近年来,兰溪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文化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从文化礼堂到集镇影院,公共文化服务的“触须”正往更深处延伸。正值暑期,记者走进位于马涧镇紫星广场的紫星时代影城,影院大厅内,大家在售票窗口和自助售票机前有序排队购票、取票。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观众,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方便”。
直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解渴”、高品质资源“下沉难”的痛点,兰溪持续加大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破专业壁垒,推动群众从文化“旁观者”变“主角”。
在永昌街道清风村,村民王春凤熟练地点开“浙里文化圈”平台,各类本地文化活动信息跃然屏上。“点开手机就能看到哪儿有活动,出门几分钟到目的地!”她笑着说。
兰溪以线上“一键实现一站式文化链接”、线下“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为目标,整合全市全域公共文化资源,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这个生活圈里,乡村居民也能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享受到图书借阅、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种便捷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品质。同时,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又一创新举措。在兰溪,各级文化特派员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文化需求,指导和协助乡村开展文化活动,成为连接城乡文化服务的桥梁和纽带。
“与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演出、音乐会、展览相比,乡村里的文化活动显得格外珍贵,一台戏、一场露天电影,有时就足以引爆人气。”兰溪市文广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既需要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更需要激发广大群众的原创性和参与度,让台下的观众变成台上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