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植树36年种活4万多棵树
宁夏90岁老人亲手打造“世外桃源”
夏日炎炎,走进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20公里之外的贺兰山脚下,却能在一片绿意葱茏中感受到丝丝清凉。“这里原来是不毛之地,但现在已经成为了果树飘香、绿荫庇护的‘世外桃源’。”爽朗的笑声中,九旬老人丁汝刚回忆起他和家人的植树历程……
1936年,丁汝刚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农村,年轻时老人曾参与植树造林工作,擅长育苗种树,深知树木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以后有时间有精力,一定要多种树。”这个绿色的梦成为他心中放不下的“桃花源”。
1959年,丁汝刚来到石嘴山市投身煤矿建设,后进入所属的汽车修理厂工作,直至1988年退休。退休后,喜欢清静的他和老伴杨化彩来到离惠农区20公里之外的正义关下,发现这里有一处废弃的地方,觉得荒着太可惜,便花3000元买下来,准备义务植树。
37年来,丁汝刚和老伴克服了干旱、风沙以及远离城区的诸多困难,进行育苗、种树。老人说:“树苗花钱并不多,主要是我自己育苗、种树。”靠着肩挑背磨,老两口从沟里取水浇树,硬是在一块不毛之地上种活了4万多棵树,为450亩的土地披上了绿装。丁汝刚今年已经90岁高龄,老伴杨化彩也85岁高龄,但老两口就是不想进城“享清福”,每年3月到10月,他们都会居住在这片“桃源”里,和这里的大树作伴,而儿女们也会时常从外地赶来陪伴父母。
如今,老人育成的第一批国槐苗已长成直径60厘米左右、高达30米以上的参天大树。老人告诉记者,明年还计划把300多棵白杨树苗移栽到沟边。“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对这里感情很深。树多了,可以净化空气,对周边环境好。”老人深情地说。夏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是答谢这家人的无悔付出。 据《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