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痛点、疏堵点、治难点
兰溪党建引领绘就乡村善治新图景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如今,这条路经过平整和拓宽,不仅不用担心雨天积水,车辆也能直接开到家门口,真是令人欣喜!”近日,兰溪市香溪镇坑边村村民何庆华望着家门口新拓宽的道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此前,因土地权属纠纷而搁置十余年的出行难题,在“老支书巡回调解团”的积极介入下,终于得到解决。
据悉,该调解团由镇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组成,他们凭借“人熟地熟”的优势,通过交叉调解、巡回调解、联动调解等多种模式,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矛盾化解服务,将矛盾调解服务延伸至村民“家门口”。
基层是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香溪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优化矛盾化解模式,迭代网格服务管理,运用“网格员巡查、调解员化解”的“两员融合”制度,实现从“被动等待难题”到“主动下沉解难题”的转变,将基层服务延伸至“家门口”和“田间地头”,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百姓更满意、更舒心、更幸福。
基层治理关乎千家万户,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将“人民对话”放在首位,把“柴米油盐”记在心上,把“急难愁盼”扛在肩上,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女埠村下街下方底路灯失修、洗衣房破损,需尽快维修”“上新屋村童大伯家农作物被351国道施工方损坏,需协助沟通争取赔偿”……翻开民情日记,女埠街道的联村干部详细记录了走访时收集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以来,女埠街道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干群“连心大走访”,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并建立“问题、责任、时限”三张清单,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同时,街道班子成员带队下村入户,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上门听访。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农户300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280余条,问题130余个,其中现场解决40余件,协商解决60余件,其余问题正逐步推进。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挖‘善治’内涵,聚焦群众关注的‘堵点’‘痛点’,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为群众提供‘只进一扇门、化解所有忧’的便捷服务,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女埠街道党工委书记柳力表示,依托社会治理中心,街道专门划分“老民警”议事会、“老娘舅”畅谈室、“老村委”说理室等多个特色功能区域,邀请司法、信访、公安、法庭等部门入驻集中办理,构建“全周期管理服务链”。同时,通过民情日记、埠头夜话、廊下说事、民生议事堂等载体,广泛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实现源头预防“治未病”,推动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此外,女埠街道还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推动治理主体多方共治、协同互促。如穆坞村持续深化“后陈经验”,依托“村监会+专班运作”模式,厘清村干部“进”的权限与“退”的红线,构建起村级重大事项监督闭环,今年来快速有力完成100MW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2433亩、280余户政策处理,真正实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要靠党组织“头雁”领飞。兰溪深入实施“群雁齐飞”行动,落细落实村干部激励保障十五条,用好试岗练兵、跨村锻炼等“赋能八法”,鼓励引导村干部和后备人才参加学历提升,训管用一体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同时,注重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通过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党的各项工作在基层扎实推进,激活乡村治理活力,绘就了一幅基层“善治”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