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带来“金点子”
长乐古村开始慢慢“苏醒”
记者 汪雪吟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文化特派员主题结亲活动在诸葛镇长乐村举行。作为长乐村的文化特派员,梁燕莺向参加活动的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分享了长乐古建保护与活化利用经验。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燕莺自去年5月派驻长乐村以来,便带领团队用数字技术和文创设计,为这座“露天古建博物院”注入新活力。
梁燕莺与长乐村的缘分,源于专业的契合,他常年深耕乡村文化建设,见过不同阶段古村的发展面貌。在深入了解长乐村扎实的古建基础和潜在发展潜力后,他决定在此扎根。“长乐的底子很好,关键在于理清发展思路,激活文化资源。”梁燕莺表示。
长乐村拥有126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是全国首个以整村纳入重点保护单位的村落。然而,长乐村面临着“有文化、缺人气”的困境。梁燕莺初到时发现,虽然基础设施尚可,但游客稀少,年轻人外流。“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起来,吸引人、留住人。”梁燕莺表示,通过深入调研,他制定了“137”工作方案:聚焦126处古建,围绕文化挖掘、创意设计、古建研学3大方向,推进7个具体项目,包括古建数字复原、VR体验馆、文创开发等。
梁燕莺团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运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数字技术,对长乐古建如金大宗祠、象贤厅等“明星建筑”建档,既为日后修缮留了“图纸”,又能通过VR、短视频让游客清晰“看见”古建筑原貌。“数字复原不仅是记录,更是让后人能‘看见’历史的重要途径。”梁燕莺解释道。
保护必须与活化利用紧密结合。梁燕莺带领团队将创意深度融入村庄发展。今年7月,他再次带领17名学生驻村,展开一系列创新实践:探索利用AI技术打造村民数字代言人;策划推出展现村庄新魅力的“长乐新八景”;提取古建木雕中的“忠孝节义”文化元素,设计书签、冰箱贴等特色文创产品。团队还为当地农产品如莲子、白莲酒设计包装,让农产品也带上文化味,提升产品附加值。学生周天乐表示:“长乐村的村民热情开朗,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希望用技术和创意让更多人知道这里,帮村里发展起来。”
巧的是,去年5月梁燕莺到长乐村时,村里刚成立兰溪象贤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积极探索文旅发展路径。梁燕莺带来的数字技术和文创理念,为村里理清了思路:做研学、推文创、用数字技术讲古建故事,一步步把特色做出来。“文化特派员挖出了我们的文化底蕴,知名度提升了,自去年以来,游客量已突破10万人次。”该村党支部书记金庆丰告诉记者,该村还成了研学基地,高峰时一天接待一两千名研学学生,备受青睐。
“让游客看懂长乐的好,让村民因文化受益,这才是我们想做的。”梁燕莺道。如今,走在长乐村,数字复原的古建、鲜活的文创、热闹的研学团队,正让这座古村慢慢“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