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由家长安排
“上门体育课”悄然兴起
不仅购物、点餐可以送货上门,孩子的体育课也能在家像叫“外卖”一样点单了。暑假期间,兰溪刮起了一股“上门体育课”风,家长在线上平台下单,体育教练即可携带器材上门服务,带领孩子在小区广场、公园绿地甚至地下车库开展定制化训练。
打开各大社交平台,输入“上门体育课”进行搜索,不难发现兰溪市内已有众多机构和教练纷纷推出这种创新的上门服务模式。许多网友对此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这种方式挺方便的,想试试看”。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和网友对这种“送课到家”的模式提出了质疑,主要集中在服务是否规范、安全等方面。
教练上门 时间灵活
“注意摆手、屈膝,重心前移,脚跟发力……”近日,在兰溪某小区,一家体育培训机构的徐教练正耐心地给五年级学生小志进行体适能训练。小志的母亲王女士站在一旁认真观察,她表示,选择这种上门服务主要是因为儿子体重严重超标,过去在培训机构上课时总是拘谨甚至抵触。“自从教练来到家门口授课,小志明显感到更有安全感,锻炼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王女士欣慰地说。
徐教练介绍,目前家长对这类课程需求量极大,他的课程安排近期已全部排满。“我们课程内容根据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进行‘私人订制’,主要帮助那些协调性较弱,想要减肥、长高等需求的孩子,让他们逐步提升,增强体质”。
据了解,“上门体育课”是随着共享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服务模式。通过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能够与具备资质的教练或机构实现精准匹配,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体育培训机构通过小红书、大众点评、抖音等平台推广“外卖”体育课服务。在兰溪,教练上门授课的重点多集中在中考体育项目,此外也涵盖篮球、跑步、体适能、跳绳、乒乓球、羽毛球、轮滑等多种个性化运动训练。至于价格方面,一节“上门体育课”的时长通常在一小时左右,一对一的价格普遍在150至400元之间,多人组团的价格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商议。上门培训的地点和时间完全由家长灵活选择,极大地方便了家长和孩子的安排。
对于不少家长而言,接送孩子辗转各类培训班耗时又费力,“点单上门”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不用接送,省下了很多路上的时间。”成女士深有感触。她的女儿在暑假期间报了跳舞、美术等多个培训班,“每天家长和孩子就像‘赶场子’一样,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上门体育培训真的帮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成女士在给孩子试过一次“上门体育课”后,马上就决定续报该机构的相关课程。
“上门服务,方便省时”无疑是“上门体育课”最吸引家长的卖点之一。此外,“一对一”的体育课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训练效率更高。张教练是一家体育培训机构的全职教练,持有体育教师资格证书。他告诉记者:“上门授课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定制训练方案,比如有的初中生为了备战中考,我们会着重训练跑步、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而对于体重偏重的孩子,我们会制定专门的减脂类训练内容。”
有待规范 注意甄别
尽管“上门体育课”提供了诸多便捷,但专家和业内人士提醒,家长在“下单”时需谨慎。
首先是教练资质良莠不齐,部分机构为压缩成本,聘请未经系统培训的教练,甚至出现“培训一周即上岗”的乱象。其次是场地、器材安全隐患突出,小区水泥地、地下车库等非专业场地缺乏减震设施,易引发运动损伤;训练器材的安全性也缺乏统一标准,如跳绳、跨栏架等若质量不达标,可能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
市民倪女士曾体验过几次,但很快发现了问题。“女儿上初一,我原先每周带着她去体育场锻炼,那里有塑胶场地,跑跳很安全。后来图省事,就跟着教练在楼下的空地训练,都是水泥路面,硬邦邦的,孩子容易在运动中受伤,对膝盖也不好。”她说,现在又变成去专业场地训练,毕竟安全是第一位。
此外,“上门体育课”目前多以个体教练或小型机构形式存在,未纳入正规培训体系,合同签订、退费机制、保险保障等环节普遍不规范。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规定执教人员应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换句话说,“上门体育课”有规可循,但执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前,要关注体育培训机构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教练是否持有专业技能证书,优先选择社区健身园、体育场等安全场地,并与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责,规避风险。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规,将“外卖”体育课纳入有效监管范围,平台方也应承担审核和保障责任,推动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本版文字 记者 蒋宇欣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