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1日 

第03版:民生

“报废”车辆占位引市民不满

业内人士:需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解决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一峰来信”工作室反映,兰溪市区丹溪大道沿线多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被一些外观破旧、长期无人使用的电动车占据,引发市民不满。

据介绍,这些车辆大多属于附近电动车销售和维修店铺,商家将无法正常使用的电动车长期停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停车的市民无位可停。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横山路至李渔路段的丹溪大道两侧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确实存在一些车身积灰、轮胎瘪塌、零件缺损的电动车,有的甚至已经锈蚀严重,显然长期无人移动,还有的被套上了许多轮胎,俨然成了“堆货场”。

附近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些车停在这里蛮久了,公共资源被商家占为己有,实在不合理。”另一位市民李先生质疑:“如果是报废车辆,为什么还能停在公共区域,相关部门难道不该定期清理吗?”

走访中,有商家坦言,由于店内空间有限,确实会将一些待维修或暂时无法处理的旧车临时停放在路边停车位,但否认长期占用。然而,附近居民提供的照片显示,部分车辆停放时间远超“临时”范畴,甚至有的车牌都已脱落,显然已被遗弃多时。

对此,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兰江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停车位属于市政资源,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长期占用。若查实商家故意停放废弃车辆挤占公共停车位,将依法责令清理,并视情况予以处罚。同时,该负责人也坦言,由于非机动车管理难度较大,日常巡查中可能存在疏漏,下一步将加强该区域的执法力度,并呼吁市民积极举报类似行为。

城市“僵尸车”问题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随着兰溪主次干道停车收费管理的实施及交警、行政执法等部门对“僵尸车”的多次专项整治,以往道路上长期停放的废弃机动车数量明显减少。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僵尸车”并未彻底消失,而是悄然“转战”至管理相对薄弱的老旧小区。

记者走访发现,在多个已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存在废弃机动车长期占据车位的现象。由于老旧小区普遍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往往难以单独处理此类问题,导致清理工作进展缓慢。

业内人士指出,“僵尸车”问题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由于车辆报废程序繁琐、回收价格低,部分车主宁愿将车辆闲置也不愿主动报废;另一方面,部门的监管漏洞给“僵尸车”提供了生存空间。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多管齐下。

对于商家占用公共停车位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小区“僵尸车”,则需明确责任主体,优化处置流程,避免因管理盲区导致问题反复。只有通过长效治理,才能让停车资源真正服务于民,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