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院坞乡愁文化馆:承载乡村文化,寄托思乡情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昨天,近60名兰溪市艺术小人才在游埠镇范院坞畲族村开展了暑期“乡博行”研学游。该村明德堂的墙上,写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出自其中的千古名句。该村党支部书记范沛然说,这里是元代时范仲淹的后裔从上海松江迁居而来,村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我们村的族谱与苏州范氏族谱是连续的,族谱上记得很清楚,我们是由范仲淹11世裔孙叔肇公迁过来的。”范沛然说,全村有230户、7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3人。在清同治年间的《鱼鳞册》上,记载着范院坞村原有14座厅堂的地形图,目前村里只留下一座明德堂。而范院坞乡愁文化馆所在地,是原来友于堂的位置。展馆占地面积约90多平方米,由筚路蓝缕、忧乐和合、美美与共三个篇章组成,展示了畲风民俗、畲族服饰、传统村落、村容村貌等内容,结合范院坞村的历史文化和传承进行活化利用,展示源远流长的民间传统和时代变迁。去年,该馆被评为省级乡村博物馆。
“吱呀”一声,推开乡愁馆的门,一股木质清香扑面扑来。记者看到,一位老者坐在木桩上,脚下是一片绿草地,一旁有两只大白鹅。范沛然说,这个场景说的是元英宗至治年间,叔肇公自上海松江来兰溪做丝绸布匹等生意,途经游埠一处山坞,看到三面环山,树木参天,东面平川沃野,绿水环绕,是一处世外桃源风光。当他走过一个池塘时,正好有两只白鹅在池塘里游水,看见范公上前,却并没有游走,反而“呱呱”地叫着,像老朋友一样迎上前来。范公就将这里视为吉地,于是决定在此置业定居。从此以后,这里便被称为范院坞,鹅也被视为吉祥之物,为范氏后人所尊。“自2018年起,各级民盟对范院坞村进行结对帮扶,村里形成了‘三红一白’产业,其中‘一白’就是养殖大白鹅。”范沛然说。
参观完展品,艺术小人才倪浩程说,他看到畲族的银器非常精美,十分感兴趣,他都想亲手体验制作一下。“我了解了范仲淹与鹅的故事,觉得非常有趣。”艺术小人才闫宇辰说。
传统灶台、蓑衣、畲族服饰……一件件展品呈现了村庄的历史变迁。“这些展品都是村民捐出来的。”范沛然说,这些年,村民外出务工,有的经商,有的求学、从军,这里就成了游子思念的故乡。在各级民盟的支持帮扶下,建成乡愁文化馆,让乡村文化承载起这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