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第06版:芥子园

父亲的抗战岁月

我的父亲祝必成是1942年5月入党的老党员,也是麻坪坞抗日游击队员,还是金萧支队八大队的老队员。父亲在世时,金萧支队的先辈们经常谈起往事,令我们姐妹几个印象深刻,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岁月和战友们的故事历历在目。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百感交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父亲有一段亲历的特殊历史,时刻提醒着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段国破家亡的耻辱历史!

1942年5月21日,日军先侵占了义乌、浦江,接着金华、兰溪也相继沦陷。侵华日军攻占兰溪后,在城乡实施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给兰溪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伤痛,我父亲的兄弟也被日本飞机炸弹活活炸死,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血泪史。

父亲于1918年4月出生在兰溪钱村太平祝,自幼家贫,为了生计,父亲很小就为有钱人家打长工。兰溪西乡太平祝是革命较早的村,1932年,14岁的父亲受附近包郎殿村红二师影响,与红军(红二师)刘石双相遇,经常与路过村庄的地下党人接触,他们向父亲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放牛?穷人为什么受苦?如何改变自己受苦受欺压的命运?只有消灭剥削制度,才能改变“人吃人”的社会。父亲自此立下了要跟共产党一起闹革命,解放全中国受苦百姓的理想。15岁前后,父亲在太平祝给兰溪地下党秘密送情报,因为年纪小,不易被人发现,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1935年,太平祝村的祝荫垣从上海政法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以法律工作者为公开职业,深入工农群众,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同时,父亲也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工作。在送情报时,认识了厚仁乡莲塘岗村地下党员何品珍,建立了浓厚的革命情谊。1941年前后,父亲曾在接受地下情报工作时被捕,由何品珍的母亲出面,对国民党人士称我父亲是她的远房亲戚,便无罪获释。至今,我家同何品珍的孙子何献民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两家人相互勉励,成为生命中的知己。

小时候,父亲因为觉悟高、品德好、干事认真,加之机智灵活,颇受地下党领导的器重。1941年成为时任中共兰溪中心县委书记马丁(沈克辛)的通信员,马丁将父亲的本名“祝碧金”改为“祝必成”,意思是抗战必定胜利,革命必定成功。1942年5月,经马丁、组织部长张文达介绍,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29日,根据严峻的形势,已是中共兰溪特派员的马丁在莲塘岗动员崔洪生(陈福民)、张文达及我父亲等人参加麻坪坞抗日游击队(公开番号为“国民党六十三师战地服务团”),父亲任三班班长,从此,正式走向了革命道路。当时父亲说,日军侵略到哪里,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就组织到哪里!奉马丁、游击队负责人崔洪生的命令,根据邵溥慈提供的线索,我父亲祝必成和李伟、阎辉等游击队员夜袭瀫滨乡公所,在郎山破庙内搜获了枪支12支、大刀12把及手榴弹和两箱弹药。麻坪坞抗日游击队坚持了20多天,因敌人的破坏而解散。

1942年7月,父亲在莲塘岗加入了党领导的县自卫大队第三中队。9月底,第三中队撤离,转到八大队时,地下党派父亲负责党内警卫,做好党员的安全工作。后来,部队随马丁转战到浙东四明山,父亲任机枪班长,在前线奋勇杀敌。

中共地下党领导发展了很多的抗日志士加入了金萧支队。当时的抗日八大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侵略者,使日军闻风丧胆。在这支队伍里,有很多兰溪的八大队游击战士,他们都是父亲的老战友:崔洪山、张文达、马丁、高玉珍、刘石双:祝英恒、李一群、杜志文、俞勤良、陆林法、蒋云才、郑樟来、陈志全、胡华山、绍志刚、沈国祥、蒋志春、谢道铨、凌广成、方志明、吴良发、胡恒山、李伟、阎辉、王新富等。他们都和父亲一样出身贫苦,是为民族的独立参加革命队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

1982年,父亲回想起了同乡、战友刘石双(红二师,带枪战士)的往事,多次向组织报告,一直未见效。后来,父亲在医院住院病重,一直没有完成心愿。崔洪生的夫人高玉珍专程来看望父亲,父亲便同她说起了这件事,诉说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他依照共产党身份,证明刘石双把枪交给组织的事实,当时刘石双是为了民族大义,交给父亲抗日急需。

而今,硝烟已散,河山无恙,但不忘国殇,吾辈当自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祝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