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一碗面”的产业革命
兰溪牛肉面首度实现包装化生产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一碗热气腾腾、鲜香四溢的兰溪牛肉面,曾是多少游子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却囿于“现煮堂食”的局限,难以跨越地域。如今,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在兰溪本土企业的创新驱动下,兰溪牛肉面首次实现了包装生产,迈出了从地方特色小吃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让“舌尖上的乡愁”得以跨越山海,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近日,在兰溪市兰味兰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洁净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专注地对新鲜牛肉进行去筋去膜处理。这看似基础的一道工序,却承载着兰溪牛肉面产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标志着兰溪牛肉面首次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包装生产。
“很多客人回到家乡后反馈,外面的兰溪牛肉面在口味和原材料上,都和在兰溪店里吃的不一样。”忆蘭奚牛肉面主理人柳灿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痛点。正是这份对“正宗家乡味”的渴望,激发了他将兰溪牛肉面预包装化、推向全国的灵感,“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能不能把兰溪牛肉面做成像柳州螺蛳粉一样,通过预包装的形式,走向更远的地方?”
包装化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最初的尝试源于门店顾客的需求。“常有客人想买些面条、雪菜、千张、笋干带回去自己煮,”柳灿回忆道。起初,团队只是在店内将这些本地食材进行简单的真空分装。但这仅是雏形,要让“堂食体验”完美融入一袋产品,需要技术的深度攻坚。柳灿团队为此投入了长达三年的研发。
研发的核心在于风味的还原与便捷性的统一。如何让消费者在家中用最短时间复刻出那碗鲜香?这涉及到汤底锁鲜、牛肉嫩化、配菜保真及面条复水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团队将不断迭代的样品寄给门店老顾客,特别是身处异乡的兰溪老乡们品尝,反复收集反馈进行调整。“我们通过邮寄方式让他们品尝,经过一系列调整,现在速食包装产品在口味还原度上,几乎能与门店相媲美。”柳灿介绍。坚持使用兰溪本地的雪菜、千张等核心食材,是保证地道风味的灵魂所在。
如今,这款凝结了心血的速食兰溪牛肉面已初步成型,并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方便携带,打破了地域限制;极致便捷,仅需3分钟即可享用;高度还原,面条口感、汤头风味、配菜特色均力求接近堂食水准。
产品尚未大规模上市,却已凭借浓浓的乡情,悄然打开了市场。遍布全国乃至海外的兰溪游子,成为这款产品的首批拥趸和传播者。“目前最大的销售集中在杭州、北京,基本以老乡为主,包括日本也有产品通过老乡带过去。”柳灿表示,老乡们不仅自己解馋,更乐于与当地朋友分享这份来自家乡的美味,收获了“挺好吃”“没想到异地也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兰溪味”的积极反馈,这为品牌积累了宝贵的初始口碑。
眼下,柳灿团队正积极升级产品包装,融入更多兰溪文化元素,使其成为宣传兰溪的“移动名片”,并计划在各大电商平台发力推广,让更多外地顾客能轻松品尝到正宗兰溪味道。
“我们想通过这款产品,让更多人吃到兰溪牛肉面,吸引他们来兰溪游玩,品尝本地美食。通过一碗面,带动一座城。”柳灿说。
从生产线上精细的去筋去膜,到游子行囊中跨越山海的乡愁寄托,这碗实现包装化的兰溪牛肉面,承载的不仅是舌尖的美味,更是兰溪传统美食产业升级的希望,以及“兰溪日子,有戏有味”的城市魅力走向远方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