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第03版:民生

1天2次劝阻,只为拉回“执迷不悟”的她

记 者 陈志恒

通讯员 陈 洁 张 涵

导报讯 “多亏你们及时提醒,不然,我这10万块钱就打水漂了。”近日,市民童女士对兰溪市公安局黄店派出所民警表示感谢。

此前,童女士借贷30万元用于购置车辆,其间一直按时还款。可就在几天前,一名自称“某债务催收公司工作人员”的男子突然联系上她。该男子说,童女士办理贷款的平台,因严重违规已被依法取缔,现在所有债务都移交给他们公司处理。对方还声称,她近几个月的还款均未到账,目前已处于逾期状态,已经对她的个人征信产生了不良影响。

就在童女士心生慌乱之际,男子话锋一转,称可以帮助她办理“债务减免”,只要偿还10万元,就能结清所有本金和利息,否则将立即向法院起诉。

对方强硬的态度让童女士慌了神,她赶忙向黄店派出所求助。“真正的贷款机构不会随意减免大额债务,更不会通过私人微信催款,这明显是骗子利用你的恐慌心理设下的陷阱。”了解情况后,民警当即判断这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让童女士切勿转账,并细致讲解了类似诈骗的常见手段。

童女士听完后频频点头,当场承诺以后会先核实情况,不会轻信陌生信息。

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没想到当天14时许,黄店派出所接到辖区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紧急求助,称一名女子执意要向一个可疑账户转账10万元“还贷”。银行工作人员怀疑她遭遇诈骗,多次劝说无果,只好报警求助。

民警立刻赶往银行,一眼就认出这名女子正是童女士。原来,离开派出所后,童女士又接到“债务催收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言辞更加激烈,威胁称若不转账,将立即起诉她。

童女士方寸大乱,全然忘记了民警的劝阻,赶紧来到银行,准备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民警把童女士带回派出所,结合真实案例向童女士反复讲解,剖析此类诈骗的迷惑性,逐渐帮她理清思路,并协助她与真实的贷款平台核实情况。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说,童女士终于彻底醒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