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第03版:民生

兰溪司法局——

行走的法治文创课堂,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法治正能量

记者 徐 填 通讯员 罗宇莎

导报讯 “以前每次看到糖画都会叫妈妈买给我吃,今天终于能自己做了。我画了个兰溪普法IP形象‘法小溪’,既好玩又好吃,还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近日,在兰溪市兰江街道横山社区的法治课堂上,兰溪非遗糖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淑芳将糖画的传统技艺与法治元素巧妙融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法治课,一名孩子拿着刚做好的糖画,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活动现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糖勺为笔、糖液为墨,绘制出“法治兰溪”“法典相伴”等主题糖画。活动通过“糖画+普法”的创新形式,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化作甜蜜的艺术,激发青少年学法的兴趣。

今年暑假,为深入推进“法育青蓝”专项行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法润文化”品牌,市司法局创新普法形式,组织法治文创老师以“品非遗文化,做学法少年”为主题,打造“行走的法治文创课堂”。

除了糖画课,彩虹社区及兰溪总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法治课堂,还开设了法治面泥课程。孩子们在文创老师的指导下,用五彩斑斓的面泥,亲手捏制出“法小溪”形象的小泥人。课堂上还特别设置“法律元素创意添加”环节,有的孩子为“法小溪”添加“未成年人保护盾牌”,有的用黏土还原“宪法红皮书”等。孩子们通过揉、捏、搓、贴等手法,将这一普法形象从平面变成立体,在创作过程中充分理解“法如溪水,润泽万家”的深刻寓意。

除此之外,市司法局创新打造剪纸、孔明锁、道情等一系列“普法”特色品牌,通过非遗技艺与法律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悟到“法在身边”,让法治精神在趣味体验中浸润童心。

“近年来,司法局持续打造‘行走的法治文创课堂’,积极探索青少年普法新模式,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在‘融、深、新’上下功夫。”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融”即融合非遗文化与法治教育,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相互交融;“深”是深入挖掘非遗技艺中的法治元素,使法治教育更具深度和内涵;“新”为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内容,为青少年带来新鲜有趣的法治学习体验。“接下来,我们将拓展更多‘法治+非遗’创新课程,推动法治理念与文化传承双向赋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