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第06版:专版

“执法服务零距离”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兰溪“社区工作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直以来,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党建统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推动综合执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从而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另一方面持续擦亮“执法蓝,我的兰”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同频共振。

今年,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兰江中队创新设立“综合执法社区工作站”,在兰江街道兰荫社区、滨江社区试点运行,每周二安排党员现场办公,实现执法力量下沉、服务重心前移,探索出一条综合执法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的新路径。

现场接诉,即时办结

问题处置效率大提升

“你好,我们楼有个住户老是把一些废品堆在楼道里,不仅影响大家进出,有些废品脏兮兮的也不利于环境,你们能劝劝吗?”近日,兰江街道滨江社区居民方大妈向综合执法社区工作站反映问题后,执法队员曾庆森便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对于楼道堆物,执法队员并不是一清了之,在得知堆物当事人有家庭困难后,大家也商定一同上门慰问,既帮住户解决了堆物问题,也体现了执法的温度。

据统计,当天在兰荫和滨江两个社区,综合执法社区工作站共受理居民反映的乱张贴小广告、绿地违停等诉求10余起,且均现场办结。这种与居民“面对面沟通、点对点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让居民小事难事“就近办”“马上办”,问题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

试点先行,全面推开

规范管理促服务优化

兰江中队队长吴希介绍,在兰荫与滨江两个社区设立“社区工作站”基础之上,中队接下来计划在辖区13个社区全面铺开“综合执法社区工作站”,并确定每周二为“进社区日”,雷打不动坐岗提供服务,积极将居民关切的综合执法、城市管理等本职问题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接收”。同时,通过优化服务、管理和执法三张清单,分类处置群众诉求,简单问题现场即时解决,复杂问题记录上报,联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协同攻坚,将居民关切的大小事化解。

为提升“社区工作站”的知晓率,兰江中队事先在兰荫和滨江两个社区小区公示栏区域张贴告知书,并逐户上门分发服务告知书,广泛告知小区居民专属执法队员的电话、服务项目等信息。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窗口,一块醒目的“党员先锋岗”牌子上清晰印有坐岗执法队员的姓名和照片,每个社区由固定队员坐岗,一方面有利于队员对基层工作的深入熟悉,做事有始有终便于业务处置,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执法队员的更换给居民带来的麻烦。

此外,兰江中队还构建了“固定坐岗+动态活动”的服务模式,每周二雷打不动的党员社区坐岗,还有结合执法开放日里的案例讲堂、党员活动日中的普法宣传,让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一人坐岗,全员宣传

单一执法变多元共治

“现在不出社区就能找到执法队员,就像有了专属‘管家’!”兰荫社区陈大伯笑呵呵地说。自从得知每周二社区有执法队员坐岗,陈大伯就经常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看,没事跟执法队员叶辰昊聊聊天,了解违建处置规定,明令禁止的破坏绿化行为等。当碰到有住户养狗不牵狗绳时,陈大伯也会第一时间将自己在“社区工作站”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向居民进行宣传,俨然成了一名普法志愿者。

“从‘坐等派单’到‘主动寻诊’,从‘单一执法’到‘多元共治’,我们让‘为民执法’成为可触摸的获得感,这一创新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综合执法领域的生动诠释。”兰江中队党支部书记陈燕萍说。

从机制创新到服务升级,兰江中队以“综合执法进社区”行动为抓手,推动治理力量沉下去、民生服务暖起来、群众有事随时办。接下来,兰江执法中队将继续推动“党建+执法+服务”深度融合,以更精准的服务触角、更高效的协同机制、更智慧的治理手段,擦亮“民生执法”品牌。

本版内容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