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第06版:青春逐梦 创业兰溪

柳灿:把兰溪牛肉面“袋”向远方

在兰溪市忆蘭奚来一碗旗舰店的灶台前,00后主理人柳灿正熟练地打面、浇汤。这碗承载着祖辈手艺的牛肉面,如今在他的手中,正酝酿着一场从街头小店走向广阔天地的蜕变。作为一个“从小吃着兰溪牛肉面长大”的地道兰溪人,柳灿肩上扛着的不只是家族三代的传承,更是一个青年创客用创新思维为地方美食开辟新路的抱负。

“爷爷奶奶那辈传下来的手艺,到我这儿是第三代了,必须得传下去。”柳灿说。这位年轻的传承者并不满足于固守祖辈“夫妻店”的模式。在外求学、考察的经历让他眼界大开。“看过外面的连锁品牌,我就想,兰溪牛肉面也能走连锁化、标准化的路。”柳灿说,这份雄心,源于他对兰溪牛肉面深厚的情感,也源于一个朴素的现实痛点。

在店内,他时常听到归乡游子的感慨:“外地回来的老客总说,外面的兰溪牛肉面,吃不出家乡的味儿。”正是这份对“地道”的渴求,点燃了柳灿心中的火花。一个念头愈发清晰:“兰溪牛肉面,不能只困在店里!得跟上时代,走出去。”他决心突破地域的藩篱,让这碗乡愁之味走得更远。

2022年,柳灿带领团队踏上了探索之路。他的目标很明确:“用真空包装,把兰溪本地的调料、食材和面条锁在一起,让在外的兰溪人,随时能吃上正宗的家乡味。”最初,这只是一份源于顾客需求的朴素尝试:“最早就是客人想买生面、雪菜、千张带走,我们就在店里简单分装。”然而,将堂食的鲜活风味完美锁进一袋产品,谈何容易。

从门店的“土办法”到工厂的“标准化”,柳灿团队踏上了长达三年的攻坚之路。学艺时的艰辛是底色:“学打面那会儿,一天六七个小时,胳膊都抬不起来,压力巨大。”研发的核心在于风味的极致还原。“对于口味,我们经过客人的尝试,还有我们兰溪人、老乡在外面,给他们邮寄、快递到他们手里,然后根据他们品尝过提出的建议,不断地调整。”无数次寄送样品,无数次根据老乡的反馈调整配方工艺,只为无限接近那口魂牵梦绕的“兰溪味道”。

他深知风味的灵魂在于源头:“雪菜、千张都是我们兰溪本地的一些食材。”坚持本地供应链,是这份“地道”的根基。

三年磨砺,产品初成。这款凝聚心血的速食兰溪牛肉面展现出独特魅力:方便携带,打破了地域限制;仅需3分钟热水烹煮或冲泡,即可享用。尤为关键的是,“口味还原度和店里比几乎一样”。

目前,柳灿的速食牛肉面主要销往杭州、北京等地,主要购买者是老乡,甚至通过兰溪老乡带到了中国香港等地。不少当地朋友品尝后都称赞味道不错,这让柳灿看到了兰溪牛肉面走向更大舞台的希望。

“我想把兰溪牛肉面做大做强,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投入到兰溪牛肉面的发展中来。”柳灿认为,年轻血液的注入,或许能让兰溪牛肉面更上一层楼,而他也将继续以推广者的身份,让兰溪牛肉面香飘更远。

本版文字 记者 吴金泓

版式设计 记者 童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