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马橡胶:老树发新枝 “车轮”重启驶向发展快车道
记者 汪雪吟 郑 露 邵 琳 姜 维
近日,走进位于兰溪经济开发区的浙江迪马橡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正熟练地操作设备——胶料混炼、胎坯成型、高温硫化,每道工序都井然有序。很难想象,这家充满生机的企业,去年曾陷入破产重整的困境。
迪马橡胶是一家专注于橡胶轮胎生产的企业,已在童车、平衡车、滑板车轮胎领域深耕多年,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成为省内童车外胎领域的“老牌劲旅”。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去年该企业遭遇重大经营危机。
就在企业濒临停滞之际,现任董事长蒋洪乃从朋友手中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重任。“我认为迪马有基础、有品牌,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蒋洪乃坦言,接手初期的挑战远超预期——老旧的设备、不完善的环保设施、涣散的员工士气,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迅速制定重整计划,从硬件改造到团队凝聚,一步步为企业“输血”“造血”。
“要让企业活下去,首先得让产品质量稳定下来。”蒋洪乃回忆,之前由于蒸汽供应极不稳定,严重影响轮胎产品质量。他当即决定采购高效蒸汽发生器。同时,企业对车间电梯进行了改造,让工人作业更加便捷。还针对污水处理中的不合理之处,重新规划环保设施。“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橡胶行业,必须守住这条底线。”蒋洪乃表示。短短一年多时间,迪马橡胶实现了从“死气沉沉”到“生机盎然”的蜕变。如今,车间里的工人各司其职,主动钻研工艺、提升效率。
据公司总经理宋锡妹介绍,橡胶轮胎生产是一项精细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与炭黑、橡胶助剂等辅料按配方比例进行混炼,制成复合胶料;接着将胶料加工成胎面胶、帘布、胎圈等部件;再将这些部件按工艺要求精准组装成胎坯;最后经高温高压硫化定型,压出花纹,才算基本成型。
在迪马橡胶的产品陈列区,童车轮胎、平衡车轮胎、滑板车轮胎、沙滩车轮胎整齐码放。童车轮胎是企业的“老本行”。虽然普通童车轮胎工艺要求不高,但针对高档童车轮胎,迪马橡胶执行近乎苛刻的欧盟标准——《欧盟玩具安全指令》,生产的童车轮胎中多环芳香烃、重金属等环保指标完全达到其标准要求。“由于新生产的童车轮胎有特殊的毛刺和毛绒,考虑到小孩子可能会放进嘴里,公司还为此增加了除刺除绒的工艺。”蒋洪乃说。
今年3月,迪马橡胶新增了沙滩车轮胎产品线。这一决策源于一次精准合作——永康一家沙滩车轮胎厂计划转型生产整车,主动寻求与迪马合作,在其厂区内设立分厂。“沙滩车轮胎的制作工艺和普通轮胎大同小异,我们有基础,也有一批熟练工人,很快就实现了投产。”蒋洪乃说,沙滩车轮胎硫化时间更长,所需硫化工人更少,附加值更高,只要质量过硬,市场潜力很大。
在实心胎生产车间,实心胎部部长项早红手持一块割开的实心胎向记者介绍:“你看,我们的实心胎是纯胶料制作,和充气胎完全不同。”据悉,迪马橡胶从2018年开始研发生产实心胎,也叫免充气胎,产品广泛应用于滑板车、平衡车、卡丁车等车型,凭借稳定的品质和高性价比,其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均可搜索到。项早红还提到,为提升骑行体验,研发团队特意在胎体内设计了透气孔,增强减震效果和骑行的舒适性。不过,实心胎生产也有难点:工艺要求非常严格,硫化时间也是普通充气胎的3倍以上。
轮胎虽小,却是关乎骑行安全的关键部件。成品需经过外观、动态平衡等多项检验。在质检科,科长夏秀云正对刚下线的轮胎进行检测。她表示:“我们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成品入库,实行全流程检测,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
如今,迪马橡胶已步入稳步发展轨道。企业日产能达3万余条轮胎,主要为自行车厂、滑板车厂、沙滩车厂等整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年销售额已接近5000万元。但蒋洪乃并不满足于此,他心中有更清晰的规划。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和产能。”蒋洪乃表示,企业计划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产品一致性;在产品研发上,除了巩固现有优势产品,还将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轮胎,在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我们要让工人的收入随企业发展水涨船高,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这样企业才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