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第02版:要闻

郑明清:深耕锂电领域 勇立创新潮头

科技型企业家系列报道 ①

【编者按】 科技创新,点燃了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本报推出科技型企业家系列报道,聚焦兰溪企业科技工作者攻坚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创新实践,通过展现他们的突破成果和奋斗故事,彰显其为建设一流科技型企业、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赶超崛起的担当与智慧。

记者 汪雪吟

“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做到创新突破,埋头实干,新能源领域更是需要持续深耕、久久为功。”近日,锂威能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裁郑明清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他多年扎根聚合物锂电池领域的奋斗历程。

作为国内最早投身聚合物锂电池行业的专家之一,郑明清见证了我国聚合物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他带领团队在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的赛道上全速奔跑,其名字也与兰溪新兴产业的崛起紧密相连,并成为金华市首批科技型企业家。

2020年,郑明清肩负重任,带领首批锂威团队入驻兰溪,投身总投资52亿元的“年产2.4亿只锂离子电芯及年产2.4亿只锂离子电池模组生产线项目”建设。“当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时间紧、任务重。”郑明清回忆道。他凭借科学的规划统筹,成功破解了诸多建设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项目从启动到完成建设装修仅用了一年时间。

更令人瞩目的是后续运营阶段的攻坚克难。在郑明清的带领下,4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全部设备的精密调试。这也为企业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投产半年内,公司产值实现了从零到数亿元的跨越式增长;员工规模从寥寥数人迅速扩展至3000多人;单日电池装配转出量更是突破50万只大关。“我们靠的是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每个环节都要确保精准、高效。”郑明清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书写了出了一份“锂威速度”的满意答卷。

在追求速度的同时,郑明清深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他坚持带领研发团队深耕消费类锂电池与智能制造,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构筑核心优势。截至2025年5月,他参与发明的专利技术已达数百项,其中授权专利530项,发明专利48项。

“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要让成果最快转化为生产力。”郑明清始终坚持“集中优势力量,快速高效开发”的模式,让科技创新真正驱动企业升级。在他的推动下,4.45V、4.48V高电压正极材料等创新成果,为公司快充锂电池量产抢占市场先机;宽度高效极耳中置工艺属业界独创,反卷工艺“SSS”安全电芯已实现量产,软包扣式型电芯技术更是填补了细分领域空白。

郑明清视人才为创新的根基。他着力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多学科融合的研发铁军,其中关键研发骨干均拥有十年以上经验。“目前我们研发团队431人,占员工总数12.8%,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8.9%。”他介绍,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升级软硬件平台,并构建了完善的内外部培训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沃土。

在智能制造领域,郑明清主导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一方面联合供应商开发专用生产装备与激光焊接设备;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智能生产链、研发链和供应链,搭建工业互联网架构。“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让每个生产环节都‘会思考’。”

“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支持,回馈社会是应尽之责。”郑明清表示。在兰溪,锂威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郑明清本人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企业家的社会担当,他支持成立企业工会,保障员工权益,并积极投身敬老、环保、助学等公益事业。

从项目建设的“拼命三郎”到技术创新的“领跑者”,从智能制造的“规划师”到公益事业的“践行者”,郑明清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推动锂威能源在兰溪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锂电池前沿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边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郑明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