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第06版:青春逐梦 创业兰溪

当咖啡香漫过千年青石板

90后运营师与村庄的“双向奔赴”

一杯咖啡,一本闲书……年轻人在咖啡店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场景,仿佛在城市的任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只是人们坐在店里虽惬意悠然,走出店外却仍是车水马龙。

但当这样的咖啡店开在乡村,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面。走进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这里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青砖、白墙与蜿蜒的石阶,无声诉说着千年岁月。沿着小巷往里走,一间名为魁星阁的咖啡馆坐落其间,外观巧妙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与自然质朴的古村风貌完美融合。

一场双向奔赴:古村里飘出咖啡香

推开门,咖啡的醇香扑鼻而来。主理人向世艳是一位来自杭州的“90后”,也是一名兰溪媳妇。选择在渡渎村创业开一家咖啡店,绝非偶然。渡渎村是明代礼部尚书、著名学者章懋故里,900多年的文脉在此传承不息。知道了这里的故事,加上对咖啡文化的喜爱,向世艳希望能将二者结合,打造老宅里的现代生活。

“今年3月,我第一次来渡渎村考察,就被这里的文化底蕴吸引,当即决定留下来。马上去谈场地,当月就签了合同,然后开始改造装修,到6月开始试营业。就好像所有力量都在推着我去做这个事情一样,天时地利人和。”向世艳说,自己仅用了3个多月就从无到有开了这家咖啡店,不是盲目跟风“村咖热”,是这里的文脉、政策的温度、家人的托底,让她敢把情怀变成行动。

听起来似乎很冲动,但向世艳也细细算过账。首先,她认为这个村子有发展前景,来考察时,街道工作人员热情地带着她转村子,村干部也详细为她介绍情况。其次,她家里人给了很多支持,且她目前的时间精力允许她尝试创业。同时,她对自己的想法也有充分的规划。依托自己在云南的咖啡种植基地,她明确了做咖啡店的主营业务,“把云南咖啡基地的豆子,种进古村的土壤里”。

古村落开咖啡店,这对村里的老人来说是一个新鲜事。向世艳表示,她刚开始说要开咖啡馆的时候,村里的老人家都很难理解。但在装修过程中,这些老人对她的看法就改观了。等咖啡店开业了,有老人过来问“咖啡是啥味道”,得到“是苦的”的答案后,仍表示“苦的也要来一杯尝尝”。后来,向世艳和老人们越处越融洽。

在设计上,咖啡馆别具巧思,以简约风格为基调,搭配大面积通透的落地玻璃,将青砖黛瓦、四季更迭尽数引入室内。同时,通过精心布置文艺气息浓郁的装饰摆件与特色文创产品,让古朴与雅致相得益彰,赋予咖啡馆独特的艺术格调。

有了值得“打卡”的环境和氛围,还要着眼“立足之本”的产品。在构思店名的时候,向世艳联想到了渡渎村有着考神故里之称,店名“魁星阁”和招牌产品应运而生。“民间一直有‘魁星点斗’的说法,象征着对高中科举状元的期许。我们将考神文化融入其中,每一款饮品都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创新,让顾客在品味中感受到考神文化的魅力。”向世艳说。

放弃家门口便利的咖啡店,游客千里迢迢跑到“村咖”喝的只是一杯咖啡吗?在向世艳眼中,这样的咖啡店氛围,这样享受咖啡的模式,只能在乡村中体验到。向世艳说,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很多人没有时间和心境去享受一杯“慢”咖啡,更多的是“打包带走”。即使店内放着慵懒优雅的音乐,刻意打造出惬意的氛围,试图隔绝店外的嘈杂,可“当你走出那家咖啡店后,你的内心仍是喧嚣的”。

“但在我们这里不一样。这里没有网红咖啡店的刻意造景,也没有仿古建筑的崭新油漆。”向世艳指着村里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说:“你从步入村里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知不觉慢下来了。”这样的环境本身就能给人舒适的感受,这种乡村独有的环境带来的氛围也是城市难以复制的。

新式咖啡馆开进古村,游人既能品尝“新味道”,又能重温老街“旧时光”。“或许反差感,正是乡村咖啡馆的魅力所在。”向世艳说。

不止于咖啡:一场乡村振兴的多元实验

“魁星阁从来不是‘一家店’,是激活古村的‘开关’。”在向世艳的规划里,咖啡只是起点,她有一个乡村运营梦。

此前向世艳考察过一些古村文旅项目,发现大多不外乎打造几个网红打卡点来吸引流量。“这些千篇一律的‘玩法’没有特点,很多村落都在做,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我希望可以走文化传承这一条路。而渡渎村正好不缺文化底蕴。”

怀揣着这份初心,向世艳谋划了一系列充满情怀与创意的布局。多年创业经历让她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摄影师、咖啡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厨师长等,大多是“90后”和“00后”,其中一半是兰溪人,还有一些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新兰溪人”。大家各施所长,希望通过运营,打造一个了解乡村的窗口。

“我们想打造集文化、艺术、生活、轻度假于一体的农村新社区,拥有自然与城市共度的特性,让其成为年轻人信息碰撞、创意汇聚的‘码头’。”向世艳说,从“衣食住行”到“诗与远方”,他们的蓝图正逐步落地——除了咖啡馆,她的汉服馆也已投入运营。中餐厅、图书馆正在装修、即将亮相。此外,民宿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同时,修缮后的余庆堂将化身民间艺术博物馆,定期举办拍卖活动,开展公益捐赠等活动。不仅如此,依托这些场馆,向世艳成功注册数字游民社区。下个月即将迎来第一批数字游民入驻。

谈及收益,向世艳坦言,“目前团队每个人几乎都在‘用爱发电’。”向世艳认为,古村运营需要“慢火熬汤”:“城市里的咖啡卖的是效率,这里卖的是时光——你不能用速溶咖啡的逻辑,来衡量需要慢慢发酵的古村。”

这份“慢”,恰恰成了连接城乡的纽带。或许,当千年文脉遇见年轻的创意,当青石板路上响起咖啡杯碰撞的轻响,渡渎村的新生,早已在这杯“苦中带甜”的咖啡里,悄悄酝酿成了诗。

本版图文 记者 蒋宇欣

本版设计 记者 童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