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第01版:头版

提升科学素质 培育创新土壤

兰溪全力推动科普科创“两翼齐飞”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来,转圈!”近日,在兰溪市诸葛镇中心小学,随着指令的下达,智能机器狗立刻原地转圈,尾巴甩出欢快的弧度,引发围观学生阵阵惊叹。这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普”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将前沿科技送到乡村孩子身边,让“人工智能”不再是课本上的冰冷词汇。

据悉,活动设置了“脑控万物”“人工智能”“物理奇观”“实验魔方”“人体奥秘”五大板块、20个项目,内容涵盖人工智能、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从充满创意的3D打印到科技感十足的脑控赛车,从令人惊叹的怒发冲冠到刺激好玩的火焰掌、趣味十足的人体拼装,每一个项目都精准捕捉到青少年科学启蒙的兴趣点,探索的热情在校园里尽情绽放。

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兰溪市科协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集中开展20余场特色活动,精准覆盖青少年、农民、老年人、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等不同群体。“比如,针对青少年,我们推出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科技嘉年华、科学实验演示等活动;面向农民和老年人,开展健康科普展播、义诊;对科技工作者组织专家报告、科技成果分享交流,为产业工人举办职业技能科普等。”市科协负责科普月活动的章小珍说。

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土壤、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兰溪不断深化科普协同机制,加强科普与教育、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既要高精尖,也要接地气。为进一步推动科普理念融入大众生活,兰溪在科普内容、形式上积极探索,不断加大科普产品供给,提升科普服务能力,让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我们打造青松社区天文科普知识一条街,推动光膜小镇科普体验馆入选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依托镁材料研究院开展研学活动32场、成果转化路演6场,覆盖近6800人次;创新‘讲座+有奖问答+义诊’模式,建成城乡移动健康科普站,15场活动惠及万余人次,推动全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兰溪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晓威说。

不止于此,兰溪市科协以科普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万元,开展特色小吃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科技活动、健康科普宣传等各类活动,覆盖8万余人次;申报番鸭科技小院,发挥杨梅科技小院优势,让农业技术科普扎根田间地头,助力农户破解种植养殖难题,推动“科普红利”转化为“产业效益”。

先进的创新技术只有通过科学普及,才能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高校、企业科研团队所研发的前沿创新成果同样也需要高质量科技服务,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兰溪强化政策引导,围绕“1+4+X”主导产业,根据企业需求精准链接资源,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桥梁”,建成15家专家工作站、16家博士创新站,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比如,在兰溪市科协的精准对接下,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师范大学李盛博士团队合作共建博士创新站,成功申报浙江省“尖兵”计划项目,获3项发明专利。

从校园里的机器狗“圈粉”,到车间里的技术突破;从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普,到城乡社区的便民服务,兰溪以科普启民智、以科技促发展,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