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6日 

第02版:要闻

兰溪市上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国军——

攻坚产业项目提能级 深耕农业共富惠民生

记者 汪雪吟

在兰溪聚力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赶超崛起的关键时期,上华街道作为全市高新产业的主战场,今年以“项目绩效年”为抓手,在产业升级与农业共富领域同步发力、成效显著,为全市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近日,记者专访了上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国军,听他细说街道项目建设成效与未来发展规划。

记者跟随陈国军走进街道重点打造的镁材料产业园,这里是当地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陈国军介绍:“镁材料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500亩,定位镁、铝等轻金属材料应用。目前园区已布局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其中黄金产业园和博程锻件镁合金轮毂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项目也正常推进中,今年下半年陆续开工。”

作为产业园首个开工项目,黄金产业园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190亩,总建筑面积22.33万平方米,当前一期主体工程项目已结顶。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街道打出“政策组合拳”。陈国军表示:“我们坚持‘专班化’运作,紧盯项目开工时间节点,快节奏、高效率完成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坚持‘精准化’服务,联动高新区,建立‘黄金产业园项目要素保障周议事’机制,以‘需求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全流程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坚持‘系统化’治理,紧盯施工安全这一关键,全过程跟踪监管施工建设进展,全时段保障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

从产业园区转向田间地头,上华街道的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正让耕地“活起来”、村民“富起来”。“目前,我们在建的‘千亩方’项目有7个,涉及土地14000余亩,立项实施了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多田套合2500余亩,完成即可恢复耕地1000余亩。”陈国军用一组数据展现项目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千亩方’建设6000余亩,实现土地流转村集体增收400余万元,村民每户每年增收超2000余元,既稳住了粮食安全,又拓宽了增收路。”

如何靠“千亩方”推动共同富裕?陈国军分享了三大具体路径:“一是推动土地集中流转,通过‘千亩方’项目破解耕地碎片化问题,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土地高效集约’的规模化耕种条件,村民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还能从生产经营的增值收益中享受分红;二是创造就地就业机会,比如会桥村依托项目建设,打造集‘富硒’农特产品园、百亩兰江蟹、休闲垂钓采摘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产业园,既拓宽了‘富硒’产业发展链,又为村民创业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提升农业产业效能,主动对接谷康农业,引进现代水稻产业智能项目,并提前谋划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同时联合江南职校、行知学院等开办农业提升课程,挖掘发展40岁以下新生种粮大户,全力打造上华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兰溪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牢记嘱托、向新求质,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赶超崛起”。陈国军表示:“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产城人文融合’为发展路径,锚定‘打造增长极、共富创新城’的定位,全面提升街道发展能级。”

“具体来看,将从三方面发力:强化平台赋能,深度运营镁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加速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拓展产业空间,以菁英数字产业园、黄金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打造业态高端、功能集成的兰溪创业人才集聚区,提升产业承载力和竞争力;促进融合发展,在巩固‘万亩良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应用,拓展农旅融合、电商销售等新业态,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互促共进。”陈国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