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养生:顺应时令,注重养阴防燥
记者 蒋宇欣
昨天迎来寒露节气,标志着秋季的进一步深入。兰溪中医院专家提醒,此时养生应顺应时令,注重养阴防燥。
在饮食方面,由于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鼻咽喉干燥、皮肤干等症状。因此,应减少食用辛辣食物,如生姜、花椒、辣椒等,以防辛燥发散,损伤肺阴。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柠檬、石榴、山楂等,酸味入肝,有助于收敛肺气,达到润燥生津的效果。
寒露后,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苦寒之物,以防损伤脾胃阳气。值得注意的是,应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雪梨、蜂蜜、芝麻等。同时,可适量食用温养脾胃且能祛湿的食物,如山药、五指毛桃、白扁豆等,但需注意不可过量,以免上火。
在起居方面,建议22时30分左右入睡,6时30分起床。重点保护颈、腹、踝三大部位:颈部用围巾护住大椎穴,预防头痛、咳嗽;腹部衣被要盖住肚脐,避免腹泻;脚踝穿棉袜包裹,防止关节疼痛。雾霾天应关闭窗户,外出佩戴防霾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漱口、洗鼻、洗脸。
此外,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后,可用拇指按压足底的涌泉穴。具体定位方法是将足底三等分,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处的正中间,每次按压3至5分钟。坚持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寒露时节也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非常适合锻炼身体。此时可进行快走、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多,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干衣,防止受凉。周末也可登高望远,放松心情,保持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