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埠电影艺术馆:
藏在早茶烟火里的百年电影史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双节”期间,兰溪市游埠古镇游客络绎不绝。在逛老街、吃早茶之余,去老街的电影艺术馆打卡成了不少游客的新选择。2022年开放的游埠电影艺术馆,正以270幅可翻转海报、500余部胶片藏品和5大沉浸展区,为游客展开一卷会动的电影史。学生华知怡和家长在游览电影艺术馆时感叹道:“原来电影是这样‘变’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从无声到有声,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艺术馆馆长姚雨鑫介绍,电影艺术馆是一座以电影文化为主题的艺术馆。展馆共由5大展区组成,分别是海报艺术互动装置展区,展示了270幅电影海报,背面选用红色背景,每张海报独立设置360度可翻转功能;影海溯源展区,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中国电影发展史;一部电影的诞生展区,集萃经典电影中的文献档案,反映电影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呈现电影创制作的全过程;都市摩登印记展区,立体展示中国早期电影繁华时期8大女明星的摩登与独立兼蓄的女性风采;永不消逝的画面展区,由古镇谍影秘密电台沉浸场景构成。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电影幕后的故事,回望中国电影百年历程,探索光影艺术的魅力。”姚雨鑫说,他从事影视行业,担任过演员、导演。从2000年起,他开始收集老电影的放映机、胶片,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十吨的藏品。电影艺术馆收藏了二三十个电影放映机,还有六七百卷拷贝的胶片。
在一部电影的诞生展区,展示了电影从前期的策划到最终电影上映的过程。“老一辈电影人对电影工作非常认真,像《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导演,连电影封面都是美术字体手工写出来的,而现在是电脑打印。还有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气氛图,也是手工画的,非常精致。”姚雨鑫说。
都市摩登印记展区介绍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最负盛名的8大电影明星。“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电影在上海发展得比较好。那时候流行民国八大美女,有胡蝶、阮玲玉、黎明晖、王人美、陈燕燕、叶秋心等,其中名气最大的是阮玲玉,但她只活到25岁就去世了。”姚雨鑫说。在另一面墙上,展示着《良友》画报,是当时的大型综合画报,1926年2月创刊之时,创刊号共售出7000册,可谓一炮而红。《良友》画报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候能够登上《良友》画报封面的人,大多是银行家的女儿、艺术家的女儿、海外留学回归来的女性,或者是明星、名媛。她们的妆容大多是柳叶弯眉,腮红打得很深,极具当时的审美特色。
最后一个永不消逝的画面展区,是一个互动展区。姚雨鑫说,沿着这个展区,接下来想拓展做一些光影的互动空间,增加一部分VR体验,再设置一个老电影的放映室,修复一些电影胶片,进一步增强馆内文化和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