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家电少年”变“机械达人”
大学生“手搓”道具机甲火爆网络
重庆交通大学机械专业大四学生黄彦钧和他自制的道具机甲火了。近日,黄彦钧将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可穿戴机甲道具录制成视频,发布在某社交平台,网友纷纷感叹“现实版钢铁侠照进生活”。
“贾维斯,检查机甲。”“所有系统常规运行。”在黄彦钧发布的视频里,随着他的一声指令,机甲手臂的肘关节立即转动起来,紧接着,各部位装甲依次响应,自动开合。记者了解到,这套机甲不仅动作灵活,还能根据展示需要,加装烟雾、激光束等道具。
“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看了电影《钢铁侠》,电影里主角靠自己制造的钢铁机甲脱离了险境,并化身为钢铁侠,我感觉特别神奇,就有了自己动手造机甲的梦想,所以就开始研究电子产品。”黄彦钧说。从此,DVD光盘、旧电路板都成了黄彦钧的“宝藏”。他还经常去废品收购站淘旧电器、废零件,并把它们拆解、改装成激光笔、电蚊拍等,这让他成了学校有名的“拆家电少年”。
进入中学后,黄彦钧遇到了创新课老师张志荣。他推荐黄彦钧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还引导他系统学习三维建模、EDA工具等专业软件。
大学时,黄彦钧考入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研究起了协同助力机器人。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他和同伴设计研制出了一款“辅助行走机器人”,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7月,刚结束大三课程设计的黄彦钧开始设计制作道具机甲。他翻遍了国内外机甲爱好者论坛的作品,发现大多只做到头盔或局部装甲,他决心做一套更为完整、且关键部位能自动开合的全套机甲。
黄彦钧介绍,这套道具机甲是一套可穿戴装置,融合了机械结构、电子控制与AI技术。为了让机甲穿戴轻便且动作流畅,他先在软件中构建机甲的三维模型,精确计算每个部件的尺寸、重量和连接方式,再反复在电脑上进行机械仿真和运动计算,模拟关节活动、装甲开合等动作,确保结构合理。
完成设计后,他通过3D打印技术,将设计好的模型转化为实体部件,再进行拼装,一次性成型。
谈及未来规划,黄彦钧说,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赋予未来无限可能性。他将持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据《重庆日报》